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及行業規範化進程加速,我國肉製品市場競爭格局持續演變。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查處相關案件972起,移送公安機關41起,並針對3504批次肉製品開展靶向抽檢,有效遏制了假劣產品流通。本文從監管實踐出發,分析當前肉製品行業競爭態勢及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肉製品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以「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為核心策略,通過專項約談、培訓與突擊檢查多管齊下,推動肉製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責任。例如,漳州市針對抽檢不合格企業開展集體約談,並要求籤訂安全承諾書;廈門市同安區組織燒烤行業經營戶簽署誠信合規協議,強化源頭管控。此類措施覆蓋12118家次肉製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問題線索台帳2198條,有效化解風險隱患。
監管部門從生產、銷售、餐飲到網絡全鏈條發力,實現「排查-處置-整改」閉環管理。數據顯示,在原料採購、生產工藝合規性等關鍵環節中,累計處置不合格肉製品15189.2公斤,並對問題線索實現100%跟蹤複查。福州市聚焦餐飲環節的索證索票不全、以次充好等問題,查處違法行為2起;寧德市蕉城區通過建立重點監管對象清單,強化夜市等高風險區域巡查,形成常態化治理機制。
技術創新成為肉製品監管的關鍵支撐。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研發「微滴式數字PCR技術」,精準檢測牛肉製品中牛豬雞鴨源性成分等指標,並通過大數據篩查鎖定風險點。2025年專項抽檢覆蓋3504批次產品,發現並處置問題61批次,同時結合線上平台與實體市場互補抽檢策略,確保低價、高投訴產品得到有效監控。
監管部門鼓勵公眾通過12315熱線參與監督,並聯合公安部門開展跨區域執法協作。福清市通過「回頭看」機制防止問題反彈;廈門市同安區依託突擊檢查與抽檢數據聯動,形成打擊假劣肉製品的高壓態勢。這種多方協同模式不僅提升了違法成本,也倒逼企業主動加強質量管控。
2025年肉製品市場競爭已從單純產能比拼轉向質量安全與合規能力的競爭。福建省通過「監管+技術+社會共治」的立體化策略,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推動行業向規範化、透明化方向發展。未來,隨著數位化手段的深化應用及法規體系的完善,肉製品市場將在嚴管中實現高質量增長,而企業需以更高標準應對競爭格局的變化,方能占據先機。
更多肉製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製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