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光伏上游原料多晶矽期貨價格持續攀升,工業矽、多晶矽主力合約於7月22日漲停。數據顯示,多晶矽2509合約本月累計漲幅接近50%,工業矽2509合約漲幅達20%。這一波行情背後,政策調控與產業內生調整形成雙重推動力,標誌著光伏產業鏈正經歷關鍵轉折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多晶矽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自7月中旬起,國內多晶矽企業集體啟動調價策略已持續三周。最新統計顯示,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突破4.17萬元/噸,環比上漲12.4%;工業矽現貨價格也升至8851元/噸,單周漲幅達108元/噸。此輪漲價源於行業長期虧損後政策干預下的主動調整——企業為符合"不低於成本銷售"的法規要求,將售價一次性提升至綜合成本線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調價策略已引發產業鏈價格傳導效應。
上游漲價壓力迅速傳遞至中游製造端。數據顯示,N型G10L單晶矽片上周均價達1.05元/片,環比激增22%。行業減產行為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兩家一線企業開工率降至40%-50%,推動矽片環節出現區域性供應短缺。頭部矽片廠商已封倉待漲,並初步達成N型產品新報價共識——G10L單晶矽片目標價1.45元/片,G12R型號達1.65元/片。當前市場焦點轉向下游電池、組件環節的價格接受度。
為防範過度投機風險,廣州期貨交易所自7月21日起對多晶矽、工業矽品種實施交易限額。這一舉措恰逢行業關鍵節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於本月25日召開專題研討會,重點探討如何通過政策引導擺脫"內卷式"競爭。分析表明,監管層正著力構建價格形成機制與產能調控的雙重保障體系。
當前市場呈現兩大核心矛盾:一是企業減產承諾的實際執行力度,二是下游環節的價格傳導能力。行業普遍預期,在政策約束下,2025年多晶矽產量將同比收縮8%-12%,推動價格中樞上移至4.5萬元/噸以上區間。長期來看,N型技術滲透率提升與海外市場需求爆發將成為關鍵增長引擎。
2025年的多晶矽市場正經歷政策調控、產業鏈重構的雙重考驗。從期貨市場的劇烈波動到現貨端的價格傳導,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階段。隨著產能優化與價格機制理順,預計下半年將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格局,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政策引導下的有序競爭環境,將成為多晶矽乃至整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點。
更多多晶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多晶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