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7月底,中國鐵路累計發送貨物量達23.31億噸,同比增長3.3%,日均裝車量突破18.33萬車,創歷史新高。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鐵路運輸在保障國民經濟循環中的核心作用,更折射出行業在基礎設施、服務模式及跨境合作領域的持續優化。本文結合當前市場環境與競爭格局,深入分析鐵路貨運的運營現狀與發展潛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1-7月,國家鐵路煤炭運輸量達11.96億噸,其中電煤占比超六成(8.16億噸),礦建材料、冶煉物資和糧食運量分別同比增長13.6%、8.2%及12.7%。這一數據表明,鐵路在能源保供與大宗商品流通領域占據不可替代地位。面對極端天氣等外部挑戰,鐵路通過優化調度機制,確保重點物資運輸效率,支撐了電力行業穩定運行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鐵路部門持續深化"公轉鐵"戰略,前7個月簽訂大宗貨物物流總包合同12.75億噸,並通過數位化手段提升服務品質。例如,95306平台上線60條多式聯運線路,推動鐵水聯運貨櫃量達976萬標箱(同比增17.1%)。同時,"運費貸"等金融工具累計授信214.1億元,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這些舉措不僅鞏固了鐵路在長距離、大規模運輸場景的競爭優勢,更通過服務創新拓展市場邊界。
中歐班列與跨境貨運網絡成為連接亞歐市場的關鍵紐帶。2025年前7月,中亞班列開行量達8526列(同比增23.2%),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突破344.1萬噸(同比增6.4%)。通過強化口岸協同與通關便利化改革,鐵路部門有效應對國際物流波動風險,在RCEP區域合作框架下搶占市場份額。這種"陸海聯動"的國際化布局,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徑。
2025年上半年中國鐵路貨運數據表明,行業正通過強化基礎設施韌性、優化服務模式和拓展跨境網絡,在複雜競爭環境中實現結構性增長。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優勢持續鞏固,物流金融與多式聯運創新提升市場響應能力,而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則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戰略價值。未來鐵路需進一步挖掘數位化潛力、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以適應現代物流體系高質量發展要求,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增強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的競爭力。
更多鐵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