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暑期運輸周期圓滿收官,中國鐵路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截至2025年9月1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鐵路在為期62天的暑運期間累計發送旅客9.43億人次,同比增長4.7%;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達7.02億噸,同比增幅4.8%,兩項核心指標均刷新歷史同期紀錄。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中國鐵路網絡的強大運輸效能,更折射出國民經濟持續復甦與民眾出行需求的顯著回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通過優化高鐵與普速鐵路資源聯動配置,全國鐵路日均開行列車數量提升至11330列,較去年增長8%。京哈高鐵京瀋段、滬昆高鐵杭長段等新線開通顯著釋放運能,精準動態調整的列車時刻表有效匹配了熱門線路需求。針對暑期親子游和研學熱潮,鐵路部門推出"晝游夜行"特色服務,在579列旅遊專列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帶動文旅消費增長超31%。值得注意的是跨境出行市場表現突出,廣深港高鐵與中老鐵路國際段分別實現616萬、3.5萬人次的客流量,反映出國際交流通道的持續暢通。
在迎峰度夏關鍵期,鐵路部門通過大秦線等四大煤運通道完成電煤運輸2.43億噸,保障全國直供電廠存煤量維持25天以上高位。糧食、化肥等重點物資"綠色通道"累計發運超180萬噸,較去年提升9個百分點。國際物流方面,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保持高頻次開行,貨櫃周轉效率同比提高6.7%,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重要支撐。
12306系統持續優化預約購票功能,學生票發售量達1988萬張創歷史新高。"鐵路暢行碼""網際網路訂餐"等智慧化服務覆蓋全路網,輕裝出行試點範圍擴大至長三角經濟圈。在樞紐銜接方面,45個重點城市實現鐵路地鐵安檢互認,有效縮短旅客換乘時長30%以上。針對特殊群體需求,保留62趟公益性慢火車運營並升級無障礙設施,體現交通服務的普惠性。
面對7-8月華東地區超強颱風和華北持續暴雨等8輪極端天氣,鐵路部門通過355次預警響應及時調整運行圖。動態實施停運限速措施規避風險,累計組織應急人員超50萬人次開展線路巡檢,確保汛期運輸安全零事故。創新推出的"車票智能退改"系統處理突發情況效率提升40%,有效維護旅客權益。
展望:
2025年暑運數據充分驗證了鐵路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核心作用。客運市場在旅遊經濟和跨境流動的雙重驅動下持續擴容,貨運體系則通過智能化改造進一步鞏固保供能力。隨著"軌道上的城市群"建設加速,預計未來三年全國鐵路網規模將突破17萬公里,帶動沿線區域GDP增長約2.3個百分點。鐵路部門正以更精準的服務供給、更高效的物流網絡和更具韌性的安全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續動能。(註:所有數據均截至2025年8月31日官方統計)
更多鐵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