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疊代加速,各國競相布局算力、算法和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作為中國科技創新高地,北京市於近期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正式發布《北京市通用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夥伴計劃2.0》,通過系統性政策設計與市場資源協同,將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千億級智能經濟生態體系。數據顯示,該計劃已推動本地AI企業形成近200個行業應用案例,並規劃在2026年底前實現千家成員規模,展現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北京市通過夥伴計劃2.0構建起以算力支撐為基礎的系統性支持體系。自2023年5月啟動以來,該計劃已匯聚超280家涵蓋算力、數據、模型、應用及投資領域的核心企業,形成覆蓋金融、政務等10餘個行業的應用場景矩陣。新升級的服務體系引入"1+10+X"架構,聚焦產業供需對接,重點實施芯模適配等10項能力工程,並通過AI產品體驗計劃向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成員開放免費服務資源。政策端配套推出算力券補貼、數據要素市場示範獎勵等專項措施,預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百億規模。
北京正加速形成人工智慧產業閉環生態,截至2025年9月已促成40餘個項目合作簽約。在基礎設施層面,通過整合本地算力資源為夥伴企業提供約8500P的超強算力支撐;數據要素方面,與100餘家創投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通道,推動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建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城市行"計劃將服務網絡延伸至京津冀及海外數字經濟合作城市,預計未來三年內帶動跨境AI服務貿易額增長30%以上。這種多方協同模式已孵化出醫療影像分析、智能文旅營銷等28個細分領域標杆案例。
北京市經信局發布的專項支持政策顯示,在要素保障方面將適度超前布局新型算力基礎設施,計劃到2026年建成覆蓋主要行業的百萬級數據標註庫。投資端通過中小企業服務券補貼等措施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預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規模較現行水平提升50%。在安全治理維度,率先建立的人工智慧風險評估體系將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據測算,該政策組合可使本地AI產業年均增速保持在25%-30%,形成技術、資本與場景的良性互動循環。
來看,北京通過夥伴計劃2.0構建起"技術研發-場景落地-生態協同"三位一體的發展範式,在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的雙重驅動下,正加速向全球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的目標邁進。隨著千家企業規模目標的推進和跨境合作網絡的擴展,預計到2026年將形成覆蓋全產業鏈、年產值超千億級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