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鏈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但就目前我國的商用冷鏈市場而言,還存在著基礎設施建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腐損率較高、發展不均衡、集中度低等問題,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製冷技術的體改,未來的商用冷鏈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值得期待。2017年中國商用冷鏈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如下:
商用冷鏈可以對易腐、易變質產品進行冷藏溫度的監控,以保證其品質的優良性及產品的安全性。冷鏈能控制易腐產品溫度,確保其使用的安全性,保證消費者在購買時產品仍具有良好的品質。假如對溫度的控制不夠準確的話,將會導致產品一系列品質降低,除了一般產品特徵有變化外,還包括組織結構上的改變,顏色的改變,碰撞擠壓中的損傷以及微生物的繁殖。冷鏈的每一個環節,從產品被生產開始一直到被銷售出去,都需要參與控制。冷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會出錯而使冷鏈斷裂,或是在倉庫的月台上,或在運輸途中,或在存儲過程中,或是在零售超市里,都很容易產生問題。
由於冷鏈是以保證冷藏冷凍類物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複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1、冷鏈的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我國人均冷庫面積及人均冷藏車數量都很少,2014年人均冷庫面積是0.058立方米/人,同期美國是0.357立方米/人。2014年我國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7.6萬輛,日本是15萬輛,美國是25萬輛。我國果蔬及肉類等食品冷鏈流通率在5%—25%之間,生鮮農產品大部分在常溫下流通,而歐美已開發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農產品及易腐壞食品的冷鏈流通率達到95%以上。
2、冷鏈物流行業服務水平不高,運輸商品的腐損率較高,整個行業發展仍屬初級階段。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僅分別為30%、50%和65%左右,腐損率分別為15%、8%和10%。
3、冷鏈行業發展不均衡,行業集中度低,缺乏具有超強整合能力的巨頭。運營分散的現狀使企業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進行優化調度,拖累了冷鏈物流行業整體盈利水平。據中國倉儲協會冷鏈倉儲分會統計,排名前十的冷鏈倉儲運營商2014年冷庫保有量為930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的10.5%;排名前30的運營商2014年冷庫保有量為1531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的17.3%。
1、商用冷鏈市場
受到零售、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等發展影響,2010-2015年,中國商用冷鏈市場保持著不斷增長的態勢,但是受到宏觀經濟和市場需求波動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增長率有較大幅度的波動。
2010年,中國商用冷鏈市場規模為748億元,年增長率為25.9%;2015年中國商用冷鏈市場規模增長至1194億元,年增長率為14.1%。
2010-2015年中國商用冷鏈市場規模分析
中國是農產品大國,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腐損率較高,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腐損率過高會導致企業的成本高企,因此,近年來農產品冷鏈、食品冷鏈、冷鏈物流的市場需求增長迅速。
2010-2015年間中國商用冷鏈市場規模整體處於上升態勢,供給規模從2010年的1371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780億元;但是,2010-2015年期間,中國商用冷鏈供給規模增長率波動較大,其中2014年的供給規模下降1.0%,商用冷鏈供給規模的下降主要是由商用冷櫃等相關產品供給規模下跌導致。
2010-2015年中國商用冷鏈供給規模分析
2、商用冷鏈終端
商用冷鏈終端廣泛應用於超市、便利店、飯店等場所,以商用冷櫃、商超冷藏冷凍設施和分布式倉儲為主要設備,應用場景包括餐廳的儲存需求,食品零售商對飲料、酒水等冷藏銷售,商超對速凍米麵、肉類、乳製品等展示陳列,電商生鮮自提櫃等綜合服務終端。
目前在商業終端市場還未出現具備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而市場需求的倒逼技術升級的前提下,圍繞終端展開的布局滲透將逐步深化,具有冷櫃開發技術實力及上下游配套實力的企業將有所作為。
1)從便利店及超市對終端的需求來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 年連鎖企業超市門店數量為 33301家,連鎖企業便利店數量為 17675 家,僅便利店門店數量同比增長 5%左右。在一二線城市中,便利店連鎖趨勢明顯,未來城市人口密度繼續增加,人口結構的消費習慣調整情況下,預計便利店成長速度依然會保持。
對照日本情況,僅 7-Eleven 在日本就開有 18,572 家連鎖店,而在日本全國範圍內,共有 5 萬家以上的便利店門店。商用冷鏈終端是便利店中用於儲存和展示陳列不可或缺的設施,將受益於便利店等快速發展。
2)從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需求痛點來看,冷鏈自提櫃的出現是城市雙職工夫妻、白領生活習慣變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網購,並由物流配送到家裡;同時即使家中沒人,而單位多無冰箱或不方便儲存的情況下,生鮮自提箱解決了這一問題;另一方面,生鮮自提箱解決了購買搬運農產品的需要,最大程度節省了搬運時間。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鏈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2014年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225億,尼爾森也預測,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呈現快速爆發式增長,2017年有望超過1000億規模,並在2018年站上1500億的高峰。
報告大廳《2017-2022年中國冷鏈運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加,達到112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範圍依然集中在中東部發達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廣東等。2014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噸,折合8300萬立方米,與2013年2411萬噸相比增長36.9%。由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政策效應的推動,成都、雲南等地的冷鏈設備需求市場明顯增加,在2014年吸引了近60億元的投入。近年,冷鏈基礎設施投入也在繼續加大。
此外,不僅僅是冷鏈市場需求在增加,同時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也在迫使商用冷鏈市場發展。據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說1/4強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了。而已開發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相差五到六倍。可見中國商用冷鏈市場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更多冷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