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冷鏈市場規模突破5,800億美元並保持年均6%增速,中國西南地區憑藉生鮮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和政策紅利釋放,正成為冷鏈物流創新的重要試驗場。在這一背景下,四川省馬爾康市於2025年8月啟動的低空冷鏈物流試點項目,不僅標誌著區域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更為全國冷鏈物流網絡優化提供了可複製的發展範例。
四川"三州一市"地區(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憑藉獨特的地理條件成為農業特色產品核心產區,但傳統冷鏈物流面臨山區地形複雜、運輸成本高昂的難題。數據顯示,該區域生鮮農產品損耗率高達25%,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此次啟動的低空冷鏈項目通過部署載重達149公斤無人機,構建起覆蓋末端配送至幹線運輸的立體化物流網絡,預計可使偏遠地區冷鏈運輸時效提升40%,單件成本降低30%。
項目運營方通過整合低空航線與地面基礎設施,在現有農村電商站點基礎上新建28個無人機起降場站,並配套建設智能分揀中心。這種"空中+地面"的立體化運輸模式,使高原菌類、氂牛肉等特色產品48小時內即可直達成都消費市場,冷鏈物流覆蓋半徑從原來的150公里延伸至500公里。據測算,該網絡建成後將帶動區域農產品產值增加約23億元/年。
在突發自然災害或極端氣候條件下,低空物流展現出獨特優勢。通過建立無人機快速響應機制和多機型協同調度系統,項目可實現災情發生後2小時內啟動應急物資投送,在傳統交通中斷時保持醫療疫苗、生鮮食品等關鍵物資的穩定供應。這種"平急兩用"的設計理念,使冷鏈物流網絡具備更強的社會服務屬性。
隨著5G通信基站和氣象監測設備在航線沿線的部署完善,無人機編隊協同運輸能力將提升至日均300噸。未來三年計劃投入運營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將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達42%,推動冷鏈物流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市場分析顯示,四川低空物流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15億元,並形成包含設備製造、數據服務、場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結語
馬爾康市低空冷鏈項目的實踐表明,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雙重驅動下,冷鏈物流發展正從單一運輸環節向全鏈條價值創造轉變。通過構建"空中走廊+數字平台+應急網絡"三位一體體系,四川不僅為中西部地區破解物流困局提供了創新樣本,更在搶占全球智慧冷鏈產業制高點上邁出關鍵一步。隨著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預計突破3.8億噸,這種融合技術創新與模式變革的發展路徑,將深刻重塑區域經濟版圖並持續釋放市場增長動能。
更多冷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