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AI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算力需求激增,數據中心散熱方案正經歷根本性變革。隨著晶片功耗突破臨界值與能效管控趨嚴,傳統風冷系統已無法滿足高密度計算場景需求。據行業測算顯示,2032年全球液冷市場規模將達1517.7億元人民幣,較2025年實現33.2%的複合增長。本篇深度分析聚焦技術疊代、資本動向及產業鏈重構三大維度,揭示液冷產業投資價值與戰略布局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冷鏈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生成式AI的算力需求推動伺服器晶片功耗持續攀升,單機櫃功率密度已突破傳統風冷極限。國際權威數據顯示,到2032年液冷市場規模將達21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17.7億元),其中二次側液冷組件(如液冷板、CDU)與一次側磁懸浮水冷機組成為關鍵增長極。當前北美頭部企業正加速部署GB300液冷架構,單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液冷系統投資占比已從20%提升至45%,預示著產業鏈各環節將面臨結構性調整。
新一代GB300液冷架構在散熱效率與能效比上實現突破,其二次側冷卻系統需配合高導熱率的銅鋁複合材料及智能溫控模塊。相比傳統風冷方案,液冷可降低PUE值至1.1以下,單機櫃功率支持範圍擴展至50kW以上。技術疊代帶來兩方面投資機會:一方面磁懸浮冷水機組等核心設備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國產廠商在晶片級液冷板(浸沒式/冷板式)領域已突破材料工藝瓶頸,有望藉助技術窗口期切入海外供應鏈。當前國內頭部企業在液冷板良率已達95%,成本較進口產品低20%-30%。
傳統液冷採購模式以終端用戶(CSP)需求為核心,但隨著英偉達等晶片廠商強化散熱方案話語權,並引入ODM廠商深度參與設計驗證流程,供應鏈決策權呈現分散化趨勢。數據顯示,2024年頭部雲服務商自研液冷系統的占比提升至35%,推動產業鏈分工向"晶片-模組-系統集成"垂直整合演進。這種變革為具備全鏈條服務能力的本土企業創造了突圍機會:既包括精密製造領域的液冷板供應商,也涵蓋提供CDU控制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商。
國內大模型訓練需求激增正倒逼算力基礎設施升級。隨著國產7nm/5nm製程AI晶片量產進程提速(2025年出貨量預計達800萬片),配套的液冷系統將同步進入規模化部署階段。政策端"東數西算"工程明確要求新建數據中心PUE≤1.3,進一步推動液冷技術在西部樞紐節點的應用。當前已有超過40%的國內超算中心啟動液冷改造計劃,預計到2026年浸沒式液冷占比將從5%提升至18%,形成百億級增量市場。
儘管行業處於高景氣周期,但需關注三大風險變量:首先頭部企業算力投資進度可能受盈利模型制約;其次新型相變冷卻等顛覆性技術或加速現有方案疊代;最後原材料(如銅材)價格波動將影響毛利率水平。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具備核心專利儲備、已通過英偉達GB300認證的企業,並優先布局液冷板/CDU等價值量占比超45%的關鍵環節。
2025年是液冷產業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化應用的轉折點
在AI算力革命驅動下,液冷已不僅是散熱方案升級,更成為數據中心能效競賽的戰略高地。隨著全球市場規模突破千億級門檻,產業鏈各環節將經歷深度整合與價值重構。國產廠商憑藉成本優勢和技術追趕,在二次側設備領域正快速縮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未來3-5年,液冷產業的投資邏輯將圍繞技術疊代速度、供應鏈自主可控程度以及應用場景拓展三大維度展開,建議持續跟蹤晶片功耗提升節奏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進展。
更多冷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