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冷鏈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已形成以核心樞紐輻射周邊的多層次發展格局。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冷鏈系統的龍頭企業,雙匯物流通過二十多年發展,構建起覆蓋全國30個省市的立體化冷鏈體系。截至2025年,企業擁有自有冷藏車輛1200餘台、冷庫容量達25萬噸,日均運能突破2萬噸,年發運量超700萬噸,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延伸至縣級城市覆蓋率超過80%。其"生產-運輸-銷售"全鏈條冷鏈管理經驗,為行業標準化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面對冷鏈"斷鏈"風險與成本控制的雙重挑戰,雙匯物流打造了覆蓋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部署20餘個信息化平台,實現從訂單生成到終端交付的可視化監控:運輸過程中產品溫控合格率穩定在99.5%以上,車輛事故率同比下降40%。創新應用"網際網路+AI"技術後,冷鏈運輸軌跡、車廂溫度等關鍵數據實現實時傳輸,在鄭州物流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可同步追蹤全國21個省級公司運營動態。這種數位化轉型不僅提升效率30%,更推動行業向精準化、可視化方向發展。
在倉儲布局方面,雙匯物流正加速推進"12+38"樞紐倉城配體系:繼鄭州園區建成投用後,廣州、北京等7個中心倉將於年內完工,最終形成輻射全國的冷鏈倉儲網絡。這種"幹線運輸+區域調撥+城市配送"三級架構設計,使重點城市配送時效縮短至6小時內,偏遠地區實現48小時送達。通過整合社會運力資源,平台註冊車輛突破30萬台,有效緩解了冷鏈物流行業長期存在的"車貨匹配難"問題。
當前冷鏈產業已從單一運輸向綜合供應鏈服務轉型。雙匯物流依託成熟的倉儲配送網絡,在保障內部日均1.2萬噸肉類產品的高效流轉同時,積極拓展外部市場。通過開發汽車後市場增值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企業服務品類擴展至乳製品、醫藥等高附加值領域,並與30餘家全國性連鎖品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這種"冷鏈+商貿+金融"的生態模式,正在重塑行業價值鏈條。
站在2025年的發展新起點,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呈現出網絡化、智能化、綜合化的顯著特徵。以雙匯物流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與體系重構,不僅解決了傳統冷鏈存在的效率瓶頸,更在食品安全保障和降本增效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預計到2030年我國冷鏈物流將全面實現標準化、智慧化運營,為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提供堅實支撐。(數據來源:企業公開年報及行業統計公報)
更多冷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