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業在中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啤酒的普通消費品屬性,註定是一門龐大的生意。人均消費34升/年,總消費量4500萬千年,相當於世界總量的26.5%(人口總量約世界總量21.6%)。那麼啤酒行業市場規模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啤酒行業市場分析得知國內啤酒行業排名前五分別為華潤雪花(25.6%)、青島啤酒(17.2%)、百威英博(16.2%)、燕京啤酒(9.3%)、嘉士伯(5.0%),前五大啤酒廠商占據了73.3%的市場份額,近年競爭格局變化不大。其中嘉士伯占比5%位列第五,雖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與龍頭差距較大,未來市場份額擴大存在一定的挑戰。2014年以前整個啤酒行業處於大品牌企業跑馬圈地、收購兼併的階段,從競爭的角度看高費用投放使行業盈利能力低下。目前啤酒行業還沒有絕對的龍頭出現,我國CR3為59%,對比國外未來不排除走向大魚吃大魚的寡頭格局,實現從CR5→CR4→CR3的轉變,屆時競爭格局改善,費用率有望隨之降低。
產量早已成為世界第一,但行業集中度仍有明顯的上升空間。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啤酒產量即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6年產量達到4562.71萬千升,占全球總量1.93億千升的24%,超出第二名美國近一倍。其他主要的啤酒生產還包括巴西、德國、墨西哥、俄羅斯、日本等,排在前七位的生產國合計生產1.13億千升,合計占比59%,顯示出了較強的規模效應。 過去的二十年經過一系列併購重組,我國的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已有了顯著提升,但與全球其他啤酒生產國相比,仍有上升空間。2016年我國CR3為59.0%,CR5為73.3%,僅高於德國(種類豐富,小型精釀酒廠多),與俄羅斯、英國基本處在同一水平,而落後美國、巴西、墨西哥、日本等國15-20pcts,行業內依舊有著較大的整合機會。
按照每升售價的不同,將所有啤酒分為高檔、中檔和經濟型三類(高檔、中檔、經濟型的單價分別為38元/升、19元/升和6元/升),可以看到高檔啤酒的年銷量由每年147.84萬千升躍升至368.57萬千升,CAGR為20.05%,對應的市場占比由2011年的3.11%增至7.72%。與之對應的是,中檔啤酒和經濟型啤酒CAGR分別為4.28%和-1.81%,遠遠落後於高檔啤酒的市場增長速度。
目前高檔、中檔及經濟型啤酒銷售規模分別為1406.49億元、1446.55億元和2311.60億元,占比27.23%、28.01%和44.76%。憑藉遠超中檔和經濟型的單價,高檔啤酒僅用行業7%的銷量即創造了27%的行業銷售額。伴隨消費升級的大潮,2011-2016年期間,高檔啤酒銷售額整體CAGR為28.27%,其中進口高檔啤酒CAGR高達58.25%,而同時期中檔啤酒銷售額僅有小個位數增長,經濟型啤酒則出現小幅下滑。
通過對啤酒行業市場規模的簡單解析得知隨著大眾消費能力的增強,以及啤酒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從「拼量」向享受高品質啤酒轉變,中高檔啤酒的市場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總量難以進一步增長的情況下,需求結構的改變也將倒逼生產企業升級產品結構,加大高檔產品占比,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目前主要的產品升級路徑包括自主推出新產品和直接引入國外成熟品牌兩類。雪花推出的臉譜、晶尊系列,青島推出的奧古特、鴻運當頭系列,為國產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嘗試開闢了路徑;而嘉士伯、百威等國際巨頭則採用或原裝進口或交由其在國內控股廠商代工的模式,直接將旗下的國外成熟產品引入國內,並憑藉的品牌優勢迅速打開國內市場。以上便是筆者對啤酒行業市場規模的簡單解析了。
更多啤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啤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