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05年的中國酒業,可以說,在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調控下,我國酒業開始從狂熱走向理性,從雜亂走向有序,從分散走向集中,從競爭走向競合……在微波輕輕蕩漾之下,中國酒業也是一片旖旎之光。總體來說,我國酒業呈現出以下七大運行態勢,貫穿2005年始終。
第一,酒業產銷趨向規範。
2005年,酒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關稅下調和規範政策出台等因素促使酒類行業發展前景明朗。商務部關於酒類產品
批發、零售兩個標準的頒布實施、《國家酒類流通管理辦法》頒布、
啤酒國家標準和企業用水標準的發布、露酒 G M P的強制認定、黃酒淡爽型行業標準的制定,以及國家對燃料酒精項目的支持,啤酒、
葡萄酒及果酒等食品類產品列入市場准入管理制度 Q S ……這些政策、標準、規定等對我國酒類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國酒業在生產、市場、技術創新、環保等方面,不斷走向規範、有序、健康、安全的軌道。
第二,產業、產品結構日趨完善。
在各酒種中,啤酒行業產量有望突破3000萬千升大關,流通性增強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外資在這一年的集中滲透改變著我國啤酒行業的競爭格局;葡萄酒的增長速度列各酒種前列,高端酒走向成熟,進口酒更加活躍,繼續保持著強勁的市場衝擊力,呈現出朝陽產業的活力,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和較高的利潤率;
白酒作為國家控制的產品,在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銷售收入和利潤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白酒行業產業結構繼續不斷完善,向規模化、工業化、集團化方面發展。同時,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果露酒、葡萄酒、黃酒等酒種得到高速發展。
第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消費向名優品牌集中。
一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加速酒類產品與國際接軌,釀酒企業格外重視品牌的培育與發展,注重產品的質量與開發,實施名牌戰略,強化品牌策劃。從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的酒類生產企業經營情況來看,我國酒行業生產、效益集中度進一步向大中型骨幹企業集中,如白酒行業中的五糧液、茅台、劍南春、瀘州老窖、汾酒、古井、沱牌等企業,啤酒行業中的燕京、青島、珠江、百威、雪津、藍劍、哈爾濱等企業,黃酒行業中的紹興黃酒、金楓、會稽山等,葡萄酒行業中的張裕、王朝、威龍、煙臺中糧、華夏長城、中國長城,果露酒行業中的椰島鹿龜酒、勁牌、雲南香格里拉、濟源宮殿、寧夏紅、致中和等。
第四,地方品牌酒的區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由於酒類產品供大於求,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高端酒的價格總體上變化不大,有上漲之勢,而以地方名優品牌為主的二流品牌競爭卻日益激烈,「價格戰」更是屢見不鮮。而這種殘酷拼殺,也導致各地域市場的地產中低檔酒企業不斷推出各具賣點的新品,以吸引所在區域或所重點攻擊的區域消費者,以維持利潤,促使其區域勢力逐漸強大,其它外來品牌的進入遇到越來越大的阻力。
從去年以來,包括一些大品牌企業在內的各酒類企業也不再一味地大面積的運作全國市場,而是轉到有競爭力的區域市場上來,開始選擇幾個重點市場進行精耕細作,並由此輻射周圍市場。今年這種運作模式更加明顯。
在市場運作上,企業已經更為注重培育忠誠顧客和增加產品附加值。單純依靠
廣告、促銷品的時代,已經遠去。企業需要不斷研究消費需求和細分市場,找准自己的定位,並採取對路的營銷策略和手段,滿足目標消費者的功能、情感及潛在需求。
第五,終端營銷態勢趨向多元化。
2005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酒類消費的區域性,使市場細分成為酒市場營銷的主要趨勢,營銷重心下沉,開始做細、做強、做活終端促銷。企業在各地市場不斷加大營銷力度,促銷活動更加頻繁和活躍,促銷花樣也更多。在終端為王的營銷時代,
酒店、夜總會、卡拉 O K廳、迪廳和酒吧(以上場所為直接飲用)、超市和購物中心(多為送禮用)等終端將是酒企業競爭的主戰場,終端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高地。
進店費的問題從來是廠家和終端實力「搏弈」的焦點,叫苦的總是弱勢的廠商。基本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不花錢進店的,有花了大筆進店費酒卻賣不動的。
現在已經出現自建專賣店的,還有聯合終端共同開發品牌的,另外,自帶
酒水和酒水平價超市的出現,也是終端發展態勢中不應該忽視的新版本。
第六,外資進入中國酒業的步伐加快。
隨著酒類行業關稅降低以及龐大中國消費市場的吸引,2005年外資企業大舉進入中國酒類行業,這次它們的進入策略與前些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採用漸近式占領市場,對市場的影響和滲透採取從間接到直接,再到重大影響,最終撼動國產品牌的策略;其次,改前一輪的「併購控股」為「參股滲透」,高舉「土洋」聯合大旗,進行資本滲透;最後是本土化,加強品牌親和力。企業競爭從規模戰到品牌戰,從拼占有資源到拼整合資源。外資企業更注重品牌與文化的滲透,培育其品牌的廣泛認知度。這主要體現在啤酒、葡萄酒市場上。
第七,高端市場仍是競爭重點。
白酒、啤酒、葡萄酒高端市場的爭奪非常激烈,企業將新品開發和營銷策略繼續向高端轉移。中低檔酒占市場,高端酒創利潤,依舊是一些企業2005年採取的主要措施。在白酒方面,不管是骨幹名優酒企業,還是地方二名酒,2005年紛紛推出其高端品牌酒,顯示企業文化與實力;在啤酒方面,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已經開始了價格在10元以上的啤酒高端市場的爭奪戰;葡萄酒的高端爭奪更是激烈,但是因為品牌少,壟斷性強,只是幾大家骨幹企業在進行「撕殺」。
更多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