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和房企「牽手」合作的事兒近來一直「高燒」不止。截至今日早間,今年以來集合信託市場共成立6463隻信託產品,募集資金規模為7637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24%。就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信託共成立1940隻產品,募集資金最多,為2850.9億元,占比為37.3%。
可以看出,信託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資金最多,超2800億元占總規模近四成。一方面在於房企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尤其是在其他融資渠道受阻的條件下,藉助信託融資成為一種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房地產項目利潤較大,且產品期限較短 ,是公司重要的業務收入來源之一。
「近40%的產品,都是房地產項目,確實不少,這也凸顯房企融資的急迫性。」7日,北京某大型信託公司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表示。在他看來,作為近年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房地產信託主要通過債權的方式為房地產企業開發建設項目以及併購提供融資支持,這仍占據房地產信託業務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房地產政策收緊以來。
值得一提的是,就收益率而言,集合信託整體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25%,基礎產業信託、房地產信託、工商企業信託均高於整體平均水平。具體來說,基礎產業信託、房地產信託、工商企業信託、其他投向類信託、金融類信託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別為8.75%、8.35%、8.26%、7.84%、7.37%。可見,房地產信託僅次於基礎產業信託,保持高收益水平。
事實上,房地產信託產品近來一直都是逆勢「走俏」。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四季度信託公司業務數據顯示,受到打破剛兌、資金緊縮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2018年行業集合信託成立規模較2017年下降約8%。但與總體規模變化趨勢相反的是,房地產類集合信託規模較2017年增長約36%。
值得一提的是,也並非所有項目都是「搶手貨」。「房地產信託這一傳統業務出現兩個方向的集中趨勢,一是交易對手繼續向百強企業集中,二是項目區域向熱點地區集中。」上述信託人士表示。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背景下,房地產項目所處的區域顯得極為重要。業內人士認為,信託公司應優先選擇市場行情較好的區域進行展業。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的戰略地位已相當突出,並將持續釋放紅利。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