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4月,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新規,對中重稀土及其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戰略資源的自主控制權,更將推動國際稀土市場供需關係重構。政策聚焦於含鏑、鋱等關鍵元素的釹鐵硼永磁材料,同時豁免了軍工用途的釤鈷永磁材料,凸顯出對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壁壘領域的精準調控意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本次管制的核心對象是含有中重稀土(如鏑、鋱)的釹鐵硼永磁材料,這類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高端製造領域。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釹鐵硼總產量中約20%用於出口,但實際出口數據包含不含中重稀土的基礎型號產品。政策並非完全禁止出口,而是通過嚴格審核流程實現精準管控,確保關鍵資源流向符合國家安全與產業戰略需求。
由於申報審批機制的存在,實際出口量可能僅小幅波動,但國際市場的供需缺口將推動海外稀土產品價格高於國內水平。含中重稀土的釹鐵硼材料因資源稀缺性增強,其海外溢價空間預計顯著擴大。這一價差不僅反映政策壁壘形成的成本差異,也將加速全球供應鏈對替代技術或非管制產品的探索進程。
從中期看,2025年國內稀土開採配額的分配及新能源、智能製造領域的需求增長將成為價格主導因素。作為對抗外部貿易摩擦的戰略物資,稀土資源的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政策倒逼下,中國企業或加速布局中重稀土深加工環節,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級。
本次管制強化了中重稀土在高端製造中的不可替代性,相關開採企業及具備核心技術的釹鐵硼製造商將直接受益於國內外價差擴大帶來的利潤空間。同時,政策導向或加速行業整合,淘汰低效產能,助力龍頭企業鞏固全球供應鏈話語權。
總結: 中國此次出口管制標誌著稀土戰略從資源控制向技術市場雙輪驅動轉變。短期看,國際價格體系割裂將重塑貿易流向;長期而言,中重稀土的稀缺性與新能源需求增長將共同支撐國內產業競爭優勢。隨著政策細節逐步落地,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需在合規框架內探索技術突破和全球化布局的新平衡點,而市場則需密切關注配額調整及替代材料研發進展對供需關係的影響。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