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後,我國及時啟動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這一關鍵動作不僅強化了全球產業鏈話語權,更推動稀土資源的戰略屬性全面升級。隨著海外供應鏈面臨剛性缺口,市場情緒與產業趨勢共振下,磁材板塊正迎來新一輪價值重估窗口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我國對釤、釓、鋱、鏑等7類中重稀土及其下游產品實施全面出口管控,覆蓋氧化物、金屬、含鏑鋱磁材及靶材全鏈條。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的氧化鏑/氧化鋱合計達242噸,金屬品類出口量17噸,永磁材料出口規模5.8萬噸。此次管制直接觸及海外供應鏈核心環節——全球超60%的中重稀土原料依賴中國供應,而緬甸礦進口受封關及地緣因素制約後,預計2025年我國自緬進口量將同比下降40%以上。政策組合拳下,海外下游企業為保障產能穩定性或啟動緊急補庫,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推動價格中樞上移。
國內稀土開採配額增速從20212023年均超20%的擴張態勢轉為2024年的6%,供給側收緊趨勢明確。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等核心應用領域持續高增,疊加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需求蓄勢待發,形成"剛性+彈性"雙輪驅動格局。值得關注的是,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稀土作為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屬性愈發凸顯,政策調控的靈活性與精準度正在重塑產業競爭規則。
政策端出口管制直接抬升產品溢價空間,情緒面中美博弈加劇強化了市場對稀缺資源定價權的關注。供需層面,海外補庫行為將加速庫存周期轉換,預計氧化鋱等關鍵品種價格有望突破歷史峰值。產業鏈利潤分配或向冶煉分離及深加工環節傾斜,具備技術壁壘和產能優勢的企業將率先受益於全球供應鏈重構進程。
總結與展望
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實施標誌著我國從資源大國向產業強國的戰略躍遷。在供給剛性約束、需求持續擴張、政策精準調控三重邏輯支撐下,磁材板塊正站在新一輪景氣周期起點。儘管存在貿易摩擦升級風險可能影響短期預期,但全球產業鏈重構趨勢不可逆轉,稀土作為關鍵戰略物資的定價權爭奪戰將持續推升行業價值中樞。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