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篇綜述:近期生豬市場呈現顯著波動特徵,出欄量在節後出現季節性反彈,交易均重維持高位對供應端形成持續壓力。隨著氣溫回升與消費結構調整,肥標豬價差收窄正重塑養殖策略,預計二季度生豬市場將面臨階段性供大於求的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豬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1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全國生豬出欄量連續下降。進入3月份後,隨著節前壓欄增重產能集中釋放,監測樣本企業當月出欄量達到1509.24萬頭,較上月增長20.27%,同比增幅擴大至25.81%。數據顯示,養殖端出欄計劃完成率達105.30%,部分豬源提前出欄特徵明顯。4月份企業出欄計劃環比再增0.82%,預示供應壓力將持續傳導。
生豬交易體重在13月呈現"V型"波動,由年初的124.11公斤降至節前低點122.23公斤後快速反彈,至4月初已攀升至125.41公斤。這一數據超越2024年上半年峰值水平,僅比2025年下半年最高值低0.58公斤。養殖盈利與肥標豬價差(年初0.93元/公斤至1月高點1.20元/公斤)形成雙重支撐,促使節後壓欄增重持續。但3月以來價差快速收窄,截至4月9日已降至0.28元/公斤,預示大體重生豬的市場優勢正在消退。
隨著氣溫升高及終端消費結構調整,北方屠宰企業對130公斤以上肥豬開始實施50元/頭扣減政策。預計5月份肥標價差可能轉負,倒逼養殖端加速出欄節奏。當前生豬交易均重處於歷史高位區間,在標豬價格窄幅震盪背景下,體重下降將直接提升適重豬源可售量。綜合供應計劃與市場反應推演,4月出欄量有望延續環比增長態勢,進一步加劇階段性供需失衡。
(總結:2025年生豬市場正經歷從節前壓欄到主動去庫存的結構性轉變。交易均重指標作為關鍵變量,既反映了養殖端利潤考量,又成為供應彈性的重要調節器。在肥標價差逆轉與季節性需求放緩雙重作用下,二季度市場或將面臨更大的出欄壓力,建議產業鏈各環節密切關注體重調整節奏和終端消費復甦進展。)
更多生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