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新能源車充電難的問題似乎有了明顯改善。與以往節假日相比,高速服務區充電排長隊的現象大幅減少,這得益於充電設施的快速完善和補能方式的多元化。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月4日,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30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8%,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充電基礎設施的進步,也體現了相關部門在資源調配和服務優化上的努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在滬陝高速江都服務區,記者看到12個快速充電樁可同時為20輛車提供充電服務。儘管充電車位一度滿員,但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排隊等候時間僅約10分鐘。相比兩年前節假日需要等待半小時以上的情況,充電效率有了顯著提升。服務區工作人員表示,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和對面服務區的靈活調度,有效緩解了排隊壓力。
此外,G60滬昆高速嘉興服務區引入了多家充電樁運營商,共配備80把充電槍,並配置了多台移動充電機器人,可根據需求提供「送電上門」服務。這種多元化的補能方式,進一步提升了充電的便捷性。
除了充電樁的擴容,換電模式也在緩解高速充電壓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為例,「五一」期間,G15瀋海高速、G3京台高速和G2京滬高速的換電網絡最為繁忙,每天的換電單數分別達到了3374單、1902單和1827單。目前,該品牌已建設運營了983座高速換電站,81%的車主在高速上選擇換電作為補能方式。換電模式的高效性和靈活性,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了更多選擇。
為應對節假日出行高峰,各地採取了多種靈活舉措。例如,滬昆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設置了移動充電車和移動充電機器人,可根據需求動態調配,提供應急充電服務。陽澄湖服務區則推出差異化充電引導服務,對選擇僅充至七成電量的車主給予30元優惠券,鼓勵「快充快走」,避免長時間充電引發排隊。
此外,多地通過智慧調度技術優化充電服務。例如,瀋海高速萊西服務區啟用了「智慧監控」系統,每15分鐘對充電樁巡查一次,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安徽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則覆蓋了視頻客服系統,車主可通過掃碼視頻連線獲取技術指導,進一步提升了充電體驗。
從充電樁擴容到移動充電設備的靈活調度,再到換電模式的高效補充,多方協作與技術創新的疊加效應,正在加速緩解新能源車主的長途出行焦慮。智慧調度系統和優惠引導政策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和用戶體驗,讓假日期間的高速充電更加順暢。
總結來看,隨著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和補能方式的多元化,新能源車在節假日期間的充電難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這不僅提升了車主的出行體驗,也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綠色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多充電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充電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