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市場動態
截至2024年底,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共計287條,在產225條,日熔量達15.8萬噸。近期數據顯示,玻璃期貨價格波動顯著影響現貨市場,行業正經歷政策引導下的結構性調整。在供應端優化與需求預期改善的雙重驅動下,玻璃產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4年7月,玻璃主力合約FG509收盤價達1249元/噸,日內漲幅超9%,隨後現貨價格升至1207元/噸。此輪價格上漲源於多重因素共振:前期市場超跌後的修復、政策對行業「反內卷」的引導,以及期貨與現貨市場的正反饋聯動效應。當前玻璃行業整體呈現供需格局重構特徵,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和優化產能布局應對挑戰。
從區域表現看,華北地區率先領漲,沙河市場5mm浮法玻璃價格上調0.5-1.5元/重量箱;西南市場同步跟漲,四川部分廠家報價提升1元/重量箱。華東市場因局部暴雨天氣出貨略有放緩,但整體需求韌性顯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明確將出台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強調淘汰落後產能與產業升級。這一導向直接強化了玻璃行業的供給端約束:一方面,煤礦生產核查推高煤炭成本,抬升煤制玻璃企業的邊際利潤;另一方面,「反內卷」政策遏制低價競爭,推動企業轉向技術升級和高端產品開發。
據行業監測數據,2024年全國平板玻璃產量10.9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3.07%。在產能調控與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行業逐步形成「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盈虧平衡、三分之一虧損」的微利格局,為產品結構轉型提供緩衝空間。例如,部分企業加速布局電子玻璃等高附加值領域,以適應市場需求多元化趨勢。
當前玻璃價格波動顯著受期貨市場驅動,尤其在上漲周期中,期貨價格成為現貨定價的重要參考。這種聯動效應短期內提振了行業信心,長期則加速落後產能退出和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以光伏玻璃為例,雖與浮法玻璃終端應用不同,但其生產工藝共性及龍頭企業的協同布局,使兩者市場情緒形成共振。
政策預期疊加能源價格企穩推動下,2025年玻璃期貨盤面持續走強,帶動現貨端各區域廠家試探調價空間。中長期看,若低供應格局延續至傳統需求旺季(如下半年),行業或迎來進一步的價格修復與產能優化窗口期。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玻璃產業正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升級。龍頭企業如旗濱集團、金晶科技等已布局光伏玻璃和節能玻璃領域,並通過技術疊代降低單位能耗。同時,行業需警惕外部風險: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可能傳導至成本端,而房地產需求復甦節奏仍存不確定性。
2025年的中國玻璃產業處於關鍵轉型期,政策調控與市場機制共同推動供需結構優化。從短期看,期貨與現貨聯動強化了行業信心;從中長期視角分析,產能出清、產品升級和綠色轉型將成為核心驅動力。隨著供給端持續收縮及高端市場需求釋放,玻璃行業有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