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全面過渡,傳統燃油發動機市場需求持續收縮。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其發動機產業格局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從三菱汽車終止在華合資合作、廣汽三菱資不抵債的案例可見,傳統內燃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具體企業動向與數據解析,揭示2025年發動機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發動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日本三菱汽車於2023年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生產領域,包括其與航天工業集團的合資公司——瀋陽航天三菱(現更名為「瀋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1997年的企業曾向多家車企供應發動機,占據國產車型30%市場份額。然而截至2025年,傳統燃油車市場萎縮導致其業務不可持續:廣汽三菱在2022年銷量僅3.36萬輛,較2018年峰值暴跌76%,同期負債率達133%(總資產41.98億元,總負債56.13億元)。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025年已突破40%,直接擠壓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以三菱為例,其合資品牌廣汽三菱的銷量從2018年的14.4萬輛斷崖式下跌至2023年的不足4萬輛,核心產品歐藍德(曾占七成銷量)因缺乏電動化轉型陷入滯銷。這一趨勢反映在發動機市場:傳統燃油車用發動機需求量較2019年峰值下降約65%,而混動及增程發動機需求逆勢增長達30%。
為應對危機,三菱汽車於2024年初將廣汽三菱股權完全轉由廣汽集團持有,並將其工廠改造成新能源生產基地。這一舉措印證了行業共識——傳統發動機產線需向混合動力或關停轉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中國已有超1/3的燃油車發動機產能被改造為三電系統生產設施。
儘管傳統發動機業務式微,但特定領域仍有增長空間:商用車柴油機因排放法規升級需求保持穩定;混動專用發動機憑藉節能優勢成為過渡期關鍵賽道。然而從長期看,2025年中國市場新增燃油車發動機裝機量預計不足300萬台(較2019年減少超千萬台),企業若缺乏電動化技術儲備或面臨淘汰風險。
更多發動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發動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