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國交通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截至2024年底,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新能源車輛占比突破80%,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位居全球首位。隨著2025年綠色出行宣傳月的啟動,我國交通產業布局與技術特點呈現新特徵:以智能化、低碳化為核心的基礎設施網絡加速成型,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持續優化,標誌著中國正在構建更具韌性與溫度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交通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交通領域已形成多層次立體發展格局。數據顯示,全國日均選擇公交、軌道交通及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方式的人次突破2億,其中軌道交通高效通勤達1億人次/日,城市公交車穿梭服務覆蓋街巷1億人次/日,共享單車騎行量達2400萬人次/日。這一數據印證了"優選公交、綠色出行"已成為民眾日常選擇的主流模式。
截至2024年底,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保有量達65.8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數量攀升至54.4萬輛,占總量的82.7%。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1.1萬公里,線路網絡覆蓋密度顯著提升,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延伸至175萬公里。這些技術疊代與產業布局調整,使中心城市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綠色出行比例超70%的城市數量等"十四五"規劃指標均超額完成。
在智慧交通系統建設中,無障礙設施建設成為重要方向。2025年啟動的專項工作要求各地完善城市交通無障礙設施設備,打造敬老愛老公交線路,並推廣軌道交通"愛心預約"服務,著力提升老年人出行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時,通過定製公交線路創新(如山東省已開通3000餘條定製線路),有效銜接居民個性化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
政府多部門協同機制持續深化,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等七部門開展的綠色出行宣傳月活動,標誌著政策引導與社會參與進入新階段。數據顯示山東省作為示範區域,其新能源公交車占比已達88.1%,公交日均客運量近900萬人次,驗證了"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的有效性。未來將通過加大投入、創新服務模式等舉措,進一步提升交通網絡運行效率和服務溫度。
展望
2025年是我國交通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從基礎設施的數位化改造到出行方式的低碳化轉型,從技術標準的持續升級到服務品質的人性化提升,中國正通過系統化的產業布局與技術創新,構建安全、便捷、舒適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和技術疊代加速,城市交通網絡將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