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煤炭行業虧損 員工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煤炭行業虧損 員工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2016-01-01 11:38:4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煤炭作為重要的能源資源,煤炭行業虧損了還是盈利了呢?煤礦放年假的背後,投射出曾經「黃金十年」的煤炭行業,如今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虧損的困局。

煤炭行業虧損以至於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2016年春節前夕,記者驅車從山西太原出發,一路北上,深入中煤平朔、同煤集團、山西焦煤等大型國有煤企,近距離採訪煤企高管、一線職工、礦工家屬……探訪這一群體在產業低迷期的生存現狀,探尋煤炭企業面臨轉型升級之痛的求索與努力……

  大年三十放假頭一遭

  夜深了,51歲的礦嫂張桂蓮興奮難眠,好容易挨到凌晨3點,她麻利地起身,換上厚厚冬裝,小心翼翼地踩著路面的冰雪,一路邁著碎步向礦山井口走去。

  這一天,是2015年冬至,張桂蓮和同煤永定莊煤礦上的十幾位姐妹要趕在凌晨6點,丈夫出井前,將包好的幾盆熱騰騰的大餡餃子端上井口。令她感慨的是,這將是丈夫王保國最後一次以礦工身份在井口吃冬至餃子,再有3個月,他就要退休了。

  這一習俗,在不少煤礦已延續多年。對於張桂蓮而言,這個年五味雜陳,高興的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丈夫終於能和一家人吃上團圓飯了。些許沉重的是,這一次,全礦史無前例地放假3天。「在礦上幾十年了,年三十放假,還是頭回遇到」。

  張桂蓮家的這一幕,實實在在地在全國千萬個礦工家庭上演。

  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產業脫困……煤炭行業已經到了破釜沉舟、亟須改革的境地。產業寒冬中,不少大型煤企紛紛陷入困境,而與之休戚相關的,數以百萬計的煤礦職工生活也發生著改變。

  年節里,相較於張桂蓮、王保國兩口子,張權的心情沉重許多。

  「同學都覺得我工資高,其實說我現在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一點不為過。」張權是平朔露天礦井工一礦綜采隊生產二班的班組長,他所在的礦井曾是平朔最好的井工礦,效益好的時候月入1萬多元,每逢同學聚會,說起他的收入總是讓人羨慕不已。

  去年以來,煤炭行業虧損,平朔公司也不例外,以至於效益下滑,他和工友的收入也隨之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按照以往的消費習慣,還掉車貸房貸、孩子學費,張權一家過得緊緊張張。「工資降了不說,生產任務還加重了,公司清理了外包隊,過去外包隊的活兒如今都落到了我們頭上,好在集團發展前景好,我們還抱有希望。」張權說。

  去年一年,煤炭行業虧損使得煤炭價格大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372元/噸,比上年同期降幅28.3%,折算至平朔集團商品煤結算價格僅為240元/噸,價格同比下降22%,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生產經營面臨著嚴峻困難。

  1月27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發《做好2016年春節期間煤礦放假工作的通知》,倡議在保障安全生產和煤炭穩定供給的前提下,除特殊情況,2016年春節假期煤礦停產、職工休假。

  該倡議書涉及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開灤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兗礦集團、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等15家大型煤企,地域覆蓋山西、山東、內蒙古、遼寧、河南、陝西等產煤大省。

  實際上,不少大型煤企因遭遇空前虧損,分別下發了轉崗分流、停薪留職、休假待崗等管理辦法,以此進行降本增效。去年年底,記者在對多個煤礦職工的採訪中了解到,有大型國有煤炭企業下屬部分煤礦職工,已有連續3個月未領到工資,而平朔、同煤等大型煤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薪。

  從2012年煤價開始下跌,煤企在市場的泥淖中拼盡氣力,無論企業還是煤礦工人,似乎都意識到,短時間內煤炭行業難以走出困境。

  「有的效益不好的礦井,閒得久了,職工就自己做起了買賣。」採訪中有礦工告訴記者,身邊同事已有人干起了兼職,「如果明年還看不到希望,那我們就真的要考慮做點別的營生了」。

  卸掉企業辦社會包袱成難啃的改革硬骨頭

  驅車進入大同南郊區,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到了同煤「地盤」。無論是醫院、學校還是公司、科研院所,名稱中均帶「同煤」二字。街道上,到處可見滿載職工的各個礦區的接送班車,不少老礦區內張燈結彩,滿街燈籠,年味兒十足。

  除煤價大跌帶來的困擾,同煤集團在變遷過程中留下了不少歷史「包袱」和難題。「同煤集團大約20萬職工,算上家屬總計80萬人,需要承擔很多社會責任,我們講3個數,老的8萬(離退休職工),小的8萬(職工子女就學),中間的5萬(職工子女待業),這都是亟待解決的老問題。」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專家認為,在今後的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同煤集團重點要為資源枯竭的老礦建立良好的退出機制,對長久以來企業辦社會所承擔的,涉及退休職工、職工子女就學、就業等歷史遺留問題作出妥善解決。卸掉企業辦社會的「包袱」,這對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煤企,以及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塊難啃的改革硬骨頭。

  煤炭產能過剩成為煤價下跌的直接原因。中國煤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全國90家大型煤企的利潤減少500億元,同比下降91%,整體行業的虧損面達到95%。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煤礦產能總規模為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產能為39億噸,而新建及擴產的產能為14.96億噸,其中有超過8億噸為未經核准的違規產能。

  面對產業寒冬,煤炭企業在積極尋找生存之道。

  「『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難關』是我們在1998年曆經煤炭低迷時的口號,當時的大同礦務局就是一煤獨大,舉步維艱。這一輪的經濟衝擊顯然要比當年大得多,但其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了,提出了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應對之策。」同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敬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老煤企要有新眼光

  進入廣闊的平朔露天礦開採現場,視野頓時開闊起來。陽光鋪灑在烏黑閃亮的露天煤層之上,一道道黑得發亮的採掘路徑,在湛藍的天空下,規則而富有層次地蜿蜒開來。一輛輛幾層樓高的小松930e重型卡車從礦區呼嘯駛過,我們的越野車與之相比還不及其輪胎高度的一半,車旁的人更顯渺小。

  當前,隨著煤炭、鋼鐵等行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大幕拉開,深處行業困境的煤企不得不選擇對自己「動刀」。

  「去年一年對平朔確實影響巨大,是我們建礦以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2015年平朔原煤產量9025萬噸,同比降產21%,商品煤產量6648萬噸,同比降了21%,2015年產量的降幅有市場影響,也有主動減產的因素在內,有內部調結構的因素。」中煤平朔集團總經理助理、規劃發展部主任楊靖毅表示,煤炭是重資產行業,銀行負債率不少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資產龐大意味著運營效率較低,背負的貸款高,發展負擔重。

  「我們作為傳統煤炭企業的基本定位將在未來完全改變,堅持向兩大業態發展,一是清潔能源的供應商,二是綜合能源的服務商。」楊靖毅介紹,如果說過去煤礦更多關注安全、生產、銷售,對市場、價格、環保關注不多,如今則首要強調以市場、客戶為導向的發展理念,這是企業的最大變化。

  記者從平朔集團獲悉,「十三五」期間該公司整個煤炭就地轉化率要達到50%以上,這意味著,煤炭產品在坑口要形成產業鏈,煤、電、化工,包括建材等產業,形成由煤帶動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企業稱之為「吃干榨淨」。

  其實,為了抵禦煤價長期下行的風險,不止中煤平朔,山西、內蒙古多家大型煤炭企業都把目光放在了煤電一體化、新型煤化工項目,或者轉戰投資國家力推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

  2015年7月,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全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表示,「選擇同煤、晉能集團深化改革試點,取得經驗在全省推開。」由此,煤炭大省山西明確了其國有煤炭企業的改革坐標。

  對此,同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敬向記者透露,同煤作為山西國企改革試點,目前正積極規劃相關方案,等候批准實施,以通過改革助力同煤走出困境。

  據了解,同煤集團正在搞礦井集群的建設,旨在建大礦、辦好礦,全集團11個千萬噸級的礦井規劃,目前已實現7個。同時,抓煤電聯營,電力裝機容量已達到1600萬千瓦以上,並行開展金融資本的運行,以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

  對於同煤轉型升級的努力,劉敬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同煤集團口泉溝的10個衰減礦虧損35個億,而塔山、同忻幾大千萬噸級礦井大約盈利30多個億,現代化礦井盈利彌補了老礦井的虧損,基本持平;另外,電力去年盈利12個億;金融產業盈利4個多億。劉敬表示,同煤集團目前已初步構建起實體經濟加金融資本運作的發展模式。

  「去產能是個漫長過程,一方面要做減法,死掉一批殭屍煤企,這同煤礦的發展戰略、方向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要做加法,布局在下一輪競爭中具有優勢的產業,好的煤企,國家一定會扶持,比如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說到底,對於煤礦企業,這是一道難題。」楊靖毅說。

  更多煤炭行業最新市場行情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煤炭市場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煤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