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開發國家,液態奶、奶酪、酸奶等乳製品的消費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我國目前乳製品結構和消費品種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於奶粉和液態奶消費,許多消費者對奶酪並不熟悉。
從今年12月1日開始,奶酪產品國家標準將開始實施。該標準對奶酪產品按照脂肪含量進行了分類。按脂肪含量,將奶酪分成高脂、全脂、中脂、部分脫脂和脫脂等五種。規定高脂奶酪的中乾物質中脂肪含量應高於60%,脫脂奶酪中乾物質脂肪含量應小於10%。此外,標準還要求奶酪產品中應標明脂肪含量和非脂物質的水分含量。這樣,無論你怎麼挑剔,都能選到最適合自己口味的一款奶酪產品。
奶酪更適合中國人體質
天津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周志江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奶酪是以牛奶或其他動物奶為原料,經發酵、凝固、加熱或擠壓成型、成熟等過程製成,也叫乾酪、芝士。每公斤奶酪製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營養價值高於牛奶,也比同屬於發酵奶製品的酸奶高。」
奶酪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增進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護眼睛並保持肌膚健美。奶酪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可以增進代謝、加強活力、美化皮膚。奶酪中的乳酸菌及其代謝產物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利於維持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穩定和平衡,防治便秘和腹瀉。
周志江教授特別指出,與牛奶相比,奶酪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首先,中國人缺鈣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奶製品是食物補鈣的最佳首選,奶酪正是奶製品中含鈣比例最高的產品。含鈣量是牛奶的4—8倍,而且奶酪中含有的高鈣成分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對於孕期或更年期的女性及成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兒童來說,奶酪是最好的營養食品之一。其次,許多中國人在食用液態牛奶時發生腹脹、腹瀉等不適。這是因為他們的胃腸道里缺乏可以消化乳糖的酶,喝牛奶時小腸無法消化乳糖,當乳糖進入大腸被細菌發酵而產生氣體時便發生脹肚、腹瀉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乳糖不耐受症」。而奶酪中則幾乎不含乳糖,其中的乳糖已經在發酵過程中全部轉化為乳酸了,不會引起不耐受的問題。
奶酪將成奶類消費熱點
目前,我國居民乳製品消費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於奶粉和液態奶,針對這一現狀,營養學家建議,不僅要增加每日乳製品的消費,更要注重乳製品消費的合理性和多樣性。不久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乳製品加工業產業政策》中特別提出:「逐步改善以液體乳為主的產品單一局面,延長乳品加工產業鏈,鼓勵發展適合不同消費者需要的功能性產品和乾酪,以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
儘管我國大部分居民過去並沒有食用乾酪的習慣,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營養知識的普及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強,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也在改變,市場對奶酪的需求也在逐漸升溫。中國農業大學南慶賢教授認為:「奶酪的生產消費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國的經濟水平和乳品工業發展程度,經濟已開發國家的奶酪消費量都比較高,而中國人均奶酪生產量、消費量還很低,奶酪是一個大有前景的產品。」這一點,可以從中國奶業協會提供的數字中得以印證,近年來我國奶酪進口數量大幅增長:2007年,我國進口奶酪1.32萬噸,比2006年進口量增長了33%,與2004年的進口量相比,更是增長了近一倍。
中國食品產業網
更多奶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