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自改革開放以來穩步加快,作為最早步入市場經濟的建築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截止2018年我國建築行業總產值達到21.4萬億,同比去年增長9.51%,以下是建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自2015年一季度以來至2018年,我國建築業企業景氣指數從98.0升至112.2,建築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從98.4升至115.0,在固定資產投資下滑趨勢逐漸平緩、新簽合同額及開工增速漸暖的形勢下,行業景氣度及企業家信心均有所回升,現從四個方面分析建築行業發展趨勢:
我國建築行業企業數量、建築業總產值增速起底回升。建築行業分析概括,18年建築企業數量達88059個,15-18年增速分別為-0.28%/2.60%/6.10%;18年建築行業總產值達 21.4萬億,15-18年增速分別為2.29%/7.09%/10.50%。行業規模增速自15年以來有起底回升之勢。
我國現行的工程建設體制和管理模式分自行建設管理和委託建設管理,而委託建設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委託管理」,如代建制、項目管理;二是工程承包,如工程總承包、融資總承包。而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模式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實施工程總承包,既能節省投資、縮短工期、提高質量,又能推進企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其作用和意義不容置疑。
我國建築理念和技術手段升級和創新,為建築業打造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創造了條件。建築行業發展趨勢認為,建築設計為建築業的前端和核心環節,設計企業在打造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向下游業務延伸,拓展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諮詢等業務己成為建築設計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趨勢四、組織結構平台化
我國新型理念、技術和業態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要求設計成果標準化、數位化和精細化,從業人員需要具有更加精湛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全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又要求企業和設計人員具有全方位的綜合視野和技能,個體能力己難以勝任。
展望未來,伴隨我國社會對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追求,裝配式建築、BIM技術、綠色建築、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諮詢等新型建築理念、技術和業態己逐漸成為我國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建築行業的設計理念、技術手段、商業模式以及組織結構也隨之進行轉型和升級。以上便是建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