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築投資收益以及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值均有所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呈現加速上升趨勢,預計今年投資端增速總體下滑趨穩,生態環保增速維持高位,以下是建築行業投資分析。
近年來,我國建築行業企業整體利潤水平逐年增長,行業利潤總額由2006年的1193.07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6910.3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31%。
2017年,建築行業毛利率由2016年同期的10.99%上升至11.21%,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若剔除營改增影響,2017年建築行業毛利率((毛利-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為10.37%,較上年同期上升0.61個百分點,增幅較大,尤其是園林、對外工程、化學工程板塊的毛利率提升明顯。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3.2萬億,同比增速分比為+19.6%/+15.7%/+10.0%/+8.1%/+7.2%,總體呈現出增速下滑趨穩的態勢。建築行業投資分析指出,值得關注的是生態環保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幾年維持在20%~40%的較高水平,三大攻堅戰仍為當前我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未來仍然看好生態環保領域發展維持高速。
建築行業的期間費用率為5.64%,同比上升0.46個百分點,主要是占比較大的管理費用率(同比提升0.25個百分點)和財務費用率(同比提升0.18個百分點)上升所致。建築行業分析從分板塊的期間費用率來看, 對外工程(上升2.28個百分點)、化學工程(上升1.28個百分點)、裝飾(上升1.05個百分點)、傳統路橋(上升0.39個百分點) 、水利(上升0.34個百分點)費用率有所上升; 園林行業(下降2.09個百分點)、鋼結構行業(下降1.84個百分點) 、智能工程(下降0.58個百分點)、設計院(下降0.01個百分點)有所下降。
政府是基建項目的最終付費者,政府刺激意願是基建子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在投資時鐘上,需要緊跟終端政府需求與貨幣政策的變動順勢而為。
在經濟周期下滑的大背景下,基建投資逆周期性明顯,也是政府穩增長政策最直接及重要手段。過去10年間,兩次明顯的基建投資高峰分別出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及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期間, 在此期間政府都通過基建刺激以實現經濟增長, 基建投資逆周期性特徵十分顯著。
此外,國改推進因素對於央企業績和估值的提升也不容忽視。建築行業投資分析認為,在目前建築行業景氣度下行,但建築國企在資源匯聚下景氣度依然較好的情況下,國企改革已經逐漸進入必要階段和難得的黃金窗口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下一次類似機會的到來可能比較遙遠。隨後部分建築央企和建築地方國企的國企改革推進加速將成為建築國企及央企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之一。
未來,項目落地率可以作為PPP重要的驗證指標。在新時期PPP成為政府穩增長、突破融資瓶頸的重要抓手,從財政部的要求看,對於PPP項目主要考核的是落地率(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識別、準備、採購、執行和移交5個階段,項目落地率是指執行和移交兩個階段項目數之和與準備、採購、執行、移交4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按此口徑計算,9月末財政部示範項目落地率58.18%,比6月末的48.40%增長9.78個百分點),根2018年三季度起地方政府對於PPP項目的督導力度不斷加強,因此我們認為對於PPP項目,項目落地率可以作為重要的觀測指標。
目前,我國的工程建築企業正在穩步推進經營模式轉型,逐步脫離勞動密集型經營的舊模式,通過技術、管理、資金等手段提升盈利能力,中長期來看,未來我國建築業企業利潤水平有望緩步提升。以上便是建築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