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A股日交易量動輒數千億元,牛市輕鬆上萬億,但在巨大交易數據之下,A股內部交易量分布其實非常不均衡,約10%個股占據了市場的一半交易金額。A股市場長期沉陷於低迷之中,市值規模一直在20萬億上下徘徊不前。以下是A股市場規模的詳細介紹。
通過對A股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得知2014年A股市值規模的長足增長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多年蓄勢,終於成功躍出「20萬億陷阱」。
根據《市值報告》,去年A股市值增長與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有密切關係,規模越大增長越多,市值規模500億元以上的大型(500億至1000億元)、特大型(1000億至10000億元)和超特大型公司(10000億元以上),雖只有103家,占A股上市公司的3.97%,但它們在2014年共實現A股市值增量71366.6億元,占增量總額的53.58%。
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版「納斯達克」發展迅速,從首批28家企業,到今年10月27日,已經擴容至690家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20%;市值達5.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9.5%。
深交所數據顯示,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以平均每年86家的速度增長,據此估算,大約平均每4天,就有一家企業登陸創業板。
從擴容速度來看,2010年至2017年每年較上年增加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17家、128家、74家、0家、51家、86家、78家、120家。
2012年11月-2014年1月,證監會開展IPO自查與核查運動,IPO事實上停止。所以2013年沒有新的創業板企業上市,2013年成為創業板小年,2011年和2017年成為創業板上市大年。業內人士認為,上市速度與監管機構新股發行節奏和市場環境有關。
從盈利來看,深交所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平均收入規模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2.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3%;平均淨利潤由2009年的0.5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
據此估算,創業板企業的平均收入增加了3倍,拿進口袋裡的利潤增加了159%。
《行為報告》分析提出,多數上市公司2014年的市值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建設市值管理制度的積極性有所煥發,用好各種市值管理行為的精準性有所改善,同時股權激勵繼續受到青睞,2015年上市公司需對偽市值管理特別警惕。
根據《行為報告》,截至去年末,共有682家A股公司陸續推出了股權激勵,2014當年披露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多達154家,員工持股計劃也吸引多家上市公司關注和試水。
去年A股市場再融資、併購重組也異常活躍,年中再融資數量幾乎同比增加一倍。1216家上市公司當年發生併購案例,同比增加42.39%;發生併購事件2141次,同比增加82.84%;計劃交易金額超過1.2萬億元。同時,併購重組對上市公司市值增長的效益明顯。
該報告同時對去年A股增減持情況進行了歸納分析,提出2014年A股增減持呈現出五大顯著特點:
一是滬深兩市1284家公司重要股東和高管合計減持2218億元,319家公司合計增持816億元,雙雙創下A股歷史新高;二是前10大「減持王」,市值均出現越減越漲;三是滬深兩市高管合計減持套現641億元,創歷史之最;四是計算機、券商和化工行業減持最多;五是保險資金引領增持潮,銀行板塊增持最多。
《行為報告》認為,增減持活躍,特別是減持數量大增且相關公司市值大漲,為市值管理提出了新課題。
《行為報告》提出,2015年上市公司需對偽市值管理特別警惕。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通報了證監會對涉嫌操縱中科雲網 、百圓褲業等18隻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2014年以來,市場操縱行為出現了三類新變化、新特點,其中之一即為:出現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通過對A股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得知不管怎樣,「在經濟增速換擋期,實體企業回報率下降,風險上升,傳統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動力也隨之下降。而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形成一套投資方與融資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具有很好的風險識別和風險代償功能,在拓寬投融資渠道、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助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優勢。以上便是筆者對A股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A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A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