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工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污染小等特點,2019年全球行業產品產量約1420.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1.3%,與去年盈利同比增加136%,以下是發酵行業現狀分析。
發酵是對食品進行儲存和加工的一種方式,具有成本低、改變食物原有的味道、營養保健、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節省了食品烹飪的時間和相關燃料等優點。根據發酵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生物發酵產業主要行業產品總產值約2390億元人民幣,產量約2846萬噸,較2016年同期增長約7.7%。
出口量方面,除檸檬酸、葡萄糖酸、酶製劑和酵母增長幅度在個位數外,其餘行業產品均在兩位數增長幅度。發酵行業現狀分析指出,蘇氨酸產品出口增長最大達到54%,穀氨酸類產品緊隨其後,達到了40%,多元醇產品增幅31%,乳酸產品也有較大幅的增長,達到了22.5%。
出口價格方面,檸檬酸、多元醇產品出口價格較2018年同期有了較大提高,穀氨酸產品、澱粉糖產品、酶製劑產品出口平均價格都有較大程度的降低,特別是穀氨酸產品。
益生菌食品是發酵食品的一種,我國已開發出了許多益生菌製品,如AB酸奶、雙歧酸奶等,其製品中含活菌的數能達到10的7次方以上,足以達到益生目的。從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來看,益生菌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我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為49億元。
味精也是發酵食品的一種,穀氨酸發酵有40%採用了高性能的溫敏菌種發酵工藝技術,使穀氨酸產酸率和轉化率明顯提高,指標較高的企業平均產酸率可達到20g/dl以上,糖酸轉化率也可提高到近70%以上。發酵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這些指標的提升,降低了產品糧耗、能耗和水耗,減少了COD的產生,很好地起到了節能降耗的作用。
目前,我國發酵產業產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名符其實的發酵大國。2019年主要發酵產品出口量實現了18.6%的增長,增長率為近幾年新高。十三五期間是發酵產業發展的轉折點,增速降幅明顯,產業進入了深度調整的新常態階段。
未來,我國發酵工程的發展趨向主要有以下幾個大方面。基因工程的發展為發酵工程帶來新的活力。新型發酵設備的研製為發酵工程提供先進工具。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為發酵工程的發展拓展了新空間。強調代謝機理與調控研究,使微生物的發酵機能得到進一步開發。生態型發酵工業的興起開拓了發酵的新領,以上便是發酵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發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發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