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鋼鐵大國、焦炭大國。改革開放以來,鋼鐵產量及焦炭產量長期居世界首位,焦炭貿易量達到世界貿易量的60%以上。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我國鋼鐵、化工、有色金屬、機械製造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強力拉動了我國焦化產業高效、快速的跨越式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13年中國煤焦行業現狀分析:
一、我國焦炭行業的產能產量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鋼鐵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焦炭產業也迅速擴張發展,產量由1979年4,852萬噸上升到2008年32,359萬噸,增長5.67倍。其中,1979-1988年的第一個10年,焦炭產量由4,852萬噸增加到6,108萬噸,增長25.89%,到1999-2008年的第三個10年,焦炭產量由12,045萬噸增加到32,359萬噸,增長1.69倍。
新世紀以來,在焦炭產能產量急劇擴張的背景下,我國焦炭出口也保持了較高的數量。據焦煤行業市場調查分析顯示:2001-2008年,最高出口量為2007年的1,530萬噸,最低出口量為2008年的1,213萬噸。但出口量占產量的比例持續降低,由2001年的13.71%下降到2008年的3.75%,降低了9.96個百分點。同時,2009年上半年,在國際市場需求縮減、出口成本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僅出口焦炭2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96.9%,絕大多數企業的出口路徑幾乎「斷絕」,因此,我國焦炭企業只有始終注重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才是長久之策。
二、中國煤炭質量
中國煤炭質量,總的來看較好。已探明的儲量中,灰分小於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於1%的低硫煤約占65%-70%;硫分1%-2%的約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區。華東和華北地區上部煤層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國煤炭資源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煤炭資源的分布與消費區分布極不協調。
我國各地區煤炭品種和質量變化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國煉焦煤在地區上分布不平衡,四種主要煉焦煤種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擁有大型鋼鐵企業的華東、中南、東北地區,煉焦煤很少。在東北地區,鋼鐵工業在遼寧,煉焦煤大多在黑龍江;西南地區,鋼鐵工業在四川,而煉焦煤主要集中在貴州。
三、焦炭企業數量變化
上世紀末,受鋼鐵工業不景氣的影響,焦炭行業發展緩慢,企業數量也出現減少。2000年,企業數量由上一年的366家減少到330家,2001年進一步減少到318家。之後,隨著鋼鐵工業步入快速發展期,焦炭行業也逐漸復甦,表現在企業數量增速上逐漸加快。2009年上半年,企業數比2008年底下降14.08%,為818家。
近年來,無論是新進入的企業還是在位企業的產能擴張,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採用整體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以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焦炭裝置情況為例,2000-2007年大中型設備的數量穩步增長。其中65孔及以上機械化焦爐由38座增加到48座:27-64孔機械化焦爐由108座增加到207座:26孔及以下機械化焦爐由44座減少到36座,如圖10所示。同時我們發現,2005年以後焦炭裝置情況雖有所變化,但基本穩定,也說明在這一時期焦炭行業基本停止了新增設備的增加,轉向注重發揮現有設備的產能水平。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焦炭設備的增加情況,基本上也是與焦炭行業企業數量和新增產能的變化隋況相對應的。
查看更多焦煤行業信息請點擊:2012-2016年中國焦煤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更多焦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焦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