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國內旅行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2017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我國國內旅行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旅行業在創新發展中繼續領跑經濟增長。以下是國內旅行發展前景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業經歷了起步、成長、拓展和綜合發展四個階段,我國實現了從旅遊短缺型國家到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 奠定了以國民大眾旅遊消費為主體、國內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市場格局。
根據《「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旅遊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2015 年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全面繁榮發展,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世界第一大國際旅遊消費國,世界第四大旅遊目的地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國內旅行發展前景廣闊。
2016年開始國內遊人數保持10%以上平穩增長。國內旅遊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其中,城鎮居民17.57億人次,增長15.8%;農村居民7.8億人次,增長8.5%。國內旅遊收入2.17萬億元,增長15.8%。其中城鎮居民花費1.71萬億元,增長16.1%;農村居民花費0.46萬億元,增長14.8%。國內旅遊人數2012年以來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且從2015年開始有加速向上的趨勢。受到消費結構轉變和消費升級的影響,國內旅遊收入增速高於旅遊人數增速。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在旅遊人次、消費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城鎮居民無論從旅遊人數增長,還是從消費增長幅度均高於農村居民。從人均旅遊消費數據上看,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旅遊消費973元/人次,農村居民的人均旅遊消費590元/人次,二者的差距較大。但是從2008年開始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能力的差距是逐漸縮小的。
2017年全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其中,城鎮居民36.77億人次,增長15.1%;農村居民13.24億人次,增長6.8%。國內旅遊收入4.57萬億元,上年同期增長15.9%。其中,城鎮居民花費3.77萬億元,增長16.8%;農村居民花費0.80萬億元,增長11.8%。縱觀2012-2017年國內旅遊市場數據,增長十分迅速。六年間中國國內遊客人數增加了20億人次,旅遊收入翻了一番。
中國有著豐富的旅行資源,在多國安全狀況堪憂的背景下,中國安全的社會環境對於國內遊客而言,是重要的加分項。日前,國際SOS救援中心等機構發布了「2018世界旅行風險地圖」,按照非常危險、高危、中等、低危險和不定風險的級別,對各國進行「定級」。其中,中國被列為「遊客低風險」國家。
綜上所述,我國國內旅行業經過黃金十年,發展勢頭延續。我國旅行產業非常廣泛,涉及相關子行業眾多,涵蓋旅行消費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方面,可滿足旅行消費者各個層面的需求。未來,中國旅行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繼續領跑宏觀經濟。以上是國內旅行發展前景分析。
更多旅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