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力地帶動了肉製品消費量的上升,2019年我國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行業收入為3525.45億元,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0.42%,行業利潤總額同比減少0.26%,以下是肉類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肉製品的種類繁多,德國僅香腸類產品就超過1500種;瑞士的一家發酵香腸生產企業生產500種以上的色拉米香腸;在我國,僅名、特、優肉製品就有500多種,而且新產品還在不斷湧現。肉類加工行業分析指出,根據我國肉製品最終產品的特徵和產品的加工工藝,可以將肉製品分為10大類。
肉類加工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是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肉類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豬肉占到一半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517萬噸,同比下降0.3%;其中,牛肉產量667萬噸,增長3.6%;羊肉產量488萬噸,增長2.6%;禽肉產量2239萬噸,增長12.3%。
熱鮮豬肉以其肉品新鮮、膘白肉紅、味道鮮美的優點在城鄉消費中仍占據主要地位,但因其沒有經過冷卻排酸處理,易污染、易腐化變質、露天銷售不衛生,這使熱鮮豬肉的銷量呈下降趨勢,市場份額逐漸縮小。
冷鮮豬肉既保持了肉品新鮮、質嫩味美、營養價值高的優點,又能有效避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適溫細菌污染肉類。而且對豬肉進行精細化分割,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被譽為集安全、衛生、美味、營養、方便於一體的優質「鮮肉」。
豬肉價格存在周期波動,長期呈上漲趨勢,體現在豬肉價格低點一次比一次高。2020年前豬肉價格低點11.14元/千克,2020年後低點15.18元/千克,三年複合增速11%。預計2021年豬肉價格的長期判斷主要是對供給端的判斷,養豬飼料主要是小麥和玉米,原料價格因通脹因素存在長期上漲壓力,成本將推動豬肉價格長期上漲。認為豬肉價格長期呈現上漲趨勢。
目前,我國生鮮肉主要包括熱鮮肉、冷鮮肉及冷凍肉三大品類,其中冷鮮肉需要冷藏,成本較熱鮮肉高,價格也更貴。肉類加工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居民大多仍習慣買熱鮮肉,已開發國家冷鮮肉已占生鮮肉90%以上,因冷鮮肉更加安全,口感柔軟有彈性,營養更豐富,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產品結構的升級將推動豬肉平均價格上漲。
綜合來看,我國肉類加工業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加工企業尚未形成產業化,普遍存在的現狀是不僅牛源緊張。肉牛加工企業不僅沒有標準化,還存在普遍開工不足現象。為此,在肉類加工工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的進程中,應把最新科技成果集中應用於技術裝備、安全、包裝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以便更加切實有效地服務於產業,進一步發揮科學技術對產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提升投入產出效率,以上便是肉類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肉類加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類加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