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豬肉價格開始出現上升,其中2019年8月份增長幅度最大,增長幅度達到25%左右。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長期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較低,具有小農生產特點。以下對生豬行業競爭分析。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處於去產能階段,生豬存欄量持續降低。2018年8月中國開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導致2019年生豬存欄量進一步下滑。但2019下半年在各項扶持生豬生產政策的推動和市場拉動下,養豬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顯著提升,生豬生產呈現明顯恢復勢頭。從10月份的監測數據看,生豬生產的重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據生豬行業分析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0.6%,降幅縮小;同比下降41.4%。據預測,2019年,全國生豬存欄量或下降至41730.61萬頭。
目前國內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仍然較低,大量散戶的養殖決策呈現出「價高進入、價賤退出」的現象,使得生豬供給量波動劇烈,生豬價格呈現出「供給不足——豬價上漲——養殖規模擴大——供給過剩——豬價下跌——養殖規模縮減——供給不足」的循環。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生豬行業競爭。
首先從環保層面來看,小散養殖戶大量的退市,規模化不斷的發行,大集團、大豬企業跑馬圈地巨額投資布局養豬業,不遺餘力的搶占市場份額。生豬行業競爭分析,我們之前說過大企業之舉實則有著瓜分養殖戶盈利空間的干係。
其次生豬養殖業面臨著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雙重製約,即便是一定規模化的豬場也難以承受,更不要說一般的養殖戶了。生豬行業競爭分析,那麼將來的養豬業不難看出誰強誰上、誰強誰留下的殘酷局面。同時在共同面對資源緊缺的局面之下,又是優勢互補的合作化飼養模式會很普遍,很多豬場也將走上被整合的道路。
當前,生豬養殖已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的道路。生豬行業競爭分析,在調整優化生豬產業布局和環保高壓的雙重政策之下,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同時很多豬場也將迎來了行業巨頭的整合。
生豬行業競爭分析,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我國生豬產業在最近幾年開始迎來升級轉型,高標準高產能的集團化養殖已經取代農戶分散養殖成為主流。同時,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的種養平衡模式,大大提高了准入門檻,養豬不僅越來越專業化,也逐漸成為高投入行業。
更多生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