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北京市海淀區「網與咖」最近對網吧環境進行了改造,原來200多台機位減少到132台,不但環境寬敞明亮,而且增加了時尚健康的供氧系統。負責人邱錦文說,「改造後網吧環境和檔次都提升了,利潤也增加了30%」。可想而知,網吧行業轉型升級是必然的,只有轉型了,才有可能獲得重生的機會。
讓這位網吧經營者下決心投入進行環境改造的原因,是有關部門全面放開網吧審批,並力推網吧行業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網吧目前正處「寒冬」,但依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行業。有關部門放開審批限制,對網吧的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但能否重現當年的風光,還有許多未知因素。
1994年世界上第一個網吧在倫敦開業,兩年後網吧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在經歷了迅速膨脹、遍地開花的風光之後,網吧行業開始重新洗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和客源的減少,網吧逐漸走向衰落,行業形象也越來越差。
中國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行業協會會長張新建說,網吧長期存在三大病症,一是管理不善、形象差,店堂環境不佳;二是服務人群窄;三是經營業態單一,通常是上機、收費、賣簡單飲料。
據北京網絡文化協會統計,2013年底,北京共有註冊上網服務場所1537家,實際經營1205家。這些場所當中,有59%的年利潤不足10萬元;還有11%的虧損。
儘管如此,網吧至今仍然是城鄉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家庭、外來務工人員接觸網際網路的主要途徑,也是電子競技比賽的主要場所,其在信息、教育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潛力巨大。
不少從業者表示,與群眾對文化生活不斷提升的需求相比,網吧行業已經發展滯後,微利時代的「經營慘澹」現狀開始倒逼這一行業轉型、改革。這不僅是從業者的共識,也讓監管部門下決心改變。
與放開網吧審批限制相配套,文化部近日出台了《關於推動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文化部在北京、上海、長沙和洛陽等地開展試點,支持網吧探索多種業態。試點內容包括鼓勵網吧改造上網環境,使之成為敞亮、開放、整潔的公共文化場所;組織電子競技和棋牌比賽;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和網絡代購等服務等等。
北京松柏上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岩松介紹,針對區域內的白領階層,松柏網吧主打休閒商務、多功能娛樂等高端服務,開闢了3D影視體驗區,讓顧客在網吧體驗媲美影院的視聽享受,受到不少消費者的追捧。
在一些農村地區,傳統網吧引入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為附近居民提供網購、閱覽、農產品信息發布和銷售等多種服務。
通過試點,部分網吧經營業態開始轉變。不少網吧里開設了水吧,並售賣現磨咖啡、飲料和簡餐。長沙藩城網絡會所負責人薄藍告訴記者,會所的日營業額中,上機費僅占40%,咖啡、甜點等銷售收入占到了60%。
據統計,目前上網服務行業有13.5萬家營業場所,上網終端1200萬台以上,上百萬人就業,2013年行業總收入為520億元。
專家認為,網吧不僅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為一億多消費者提供了公共上網空間,每年的計算機更新和軟體應用還為相關產業創造了大量市場需求,其發展空間和優勢潛力需要挖掘。
「作為科技型的現代服務業,這仍是一個陽光向上、富有現代氣息、極具希望的行業。」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說。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2012-2018年中國網吧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更多網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