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文化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與完善我國文化產業競爭格局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我國文化產業競爭之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文化產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比對物質產品的需求增長得更快。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文化產品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彈性。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總體態勢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許多人注意到,在我國製造業不少部門的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同時,我國非物質產品的供給卻難以滿足廣大居民家庭的需求。例如大學教育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有力地推動我國的經濟增長,使我國的產業供給結構更好地適應變化的需求結構,從而可以提高我國的宏觀經濟效率。
現今,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著力發掘、打造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裡有時代賦予的重要的三點:一、現在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善於利用信息技術革新傳統文化產業,並發展新的文化優勢,是時代的重要任務,這樣才能保證不落後於時代浪潮,同時又必須保證沿革傳統文化產業精髓,不要顧此失彼,因為其存在仍有必要的價值。二、要善用我國豐厚的歷史底蘊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先天優勢,這樣才能創造出民族性的特色文化。三、文化必須提升產品價值,這就指出了如何去定義和創造出有價值的文化產品,這裡的價值都是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為準繩,文化產品應當是對老百姓的胃口,同時又能夠真正關注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品質。
我國文化產業競爭之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反映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產業之一,世界強國都投入巨資,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而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尚未充分開發,出口額很小,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產值的比重很低。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展我國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我國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資源的國度,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價值資源。但是文化產業投入產出能力較差,資源轉化能力低。文化產業整體競爭能力較低,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文化貿易逆差嚴重。
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一、生產要素競爭力分析。人是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從人口數量看,我國的人口資源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從業人員質量較低,我國在這方面不僅無優勢而言,相反由於從業人員參差不齊,反而成為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性障礙。
二、文化資源競爭面分析。我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歷史積澱,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我國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異常豐富。儘管在文化資源上的競爭優勢十分特殊,但由於受人力資源和資本等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不高。
三、市場需求要素競爭力分析。文化產業要發展,企業是主體。就目前看,我國文化企業普遍面臨著以下問題亟需解決。一是很多文化企業都是從原有的行政事業單位脫鉤、改制而組建的,與原來的主管單位之間關係尚未理順,運行體制不夠健全,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沒有建立起來,這是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體制性因素;二是企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四、競爭對手狀況分析。姑且不論我國企業百強與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差距,單從我國內部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我國文化企業急需快速趕超和優先發展。
五、政府要素競爭力評價。文化產業與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民族關係、傳統文化價值觀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政府在提升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政府通過公共政策的實施直接影響稀缺性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間接地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從這方面看,政府應該轉變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要素競爭力的經濟效率。
提升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政府層面
一方面,政府要著力推進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資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等五大平台建設,不斷強化政府引導、規範和服務職能。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政府要確定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在財政上給文化企業以支持,鼓勵創新、促進繁榮,努力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另一方面,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轉換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合理引導文化產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優勝劣汰。同時,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立法進程,爭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產業層面
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是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首先,要從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著手,培育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業,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的兼併和重組,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實現規模化經營,爭取在短時間內做大做強,提高產業競爭力。
其次,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大力推進文化數位化建設工程,加快文化資源、文化生產、文化傳播的數位化,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數位化轉換和雙向改造,推進「三網融合」業務發展,跨部門集成文化資源、產品和服務,提高廣播電視服務水平。
第三,要加快發展新興文化業態。要以超前的眼光敏銳捕捉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手機電視、網絡電視、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催生新的文化業態,拓展文化產業發展領域,不斷提升新興文化業態的比重。
企業層面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提升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必須做大做強文化企業,全力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首先,既要鼓勵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又要以產品創新為重點,努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文化產業創新的核心內容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即通過不斷提供新產品和優質服務,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新需求,以此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性技術,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其次,文化產業創新的主體是人才,文化企業要把著力點放在實施人才培養戰略上,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培養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懂得市場規律,具備企業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知識的複合型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推進文化產業創新。
再次,要引導和鼓勵文化企業「走出去」。加強同其他文明的平等對話,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尋求合作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進而提高我國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