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電動汽車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電動汽車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電動汽車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電動汽車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電動汽車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電動汽車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電動汽車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當地時間10月31日,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再次沉重打擊了歐洲的競爭力,不符合歐洲國家和企業的利益。(央視新聞)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相較於現有的電動汽車充電方案,無線充電的核心優勢在於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高,能很大程度提升用戶的充電體驗,與自動駕駛、無人化車庫等場景高度契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國內外車企正在加速布局無線充電方案。短期來看,無線充電設備成本相對較高,較難大規模替代家用交流充電樁,但在Robotaxi場景下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有望率先開啟商業化應用,隨著智能化應用場景的開拓以及供應鏈完善,無線充電設備後續降本路徑明確,或在家用交流充電樁市場形成一定的替代。
10月7日,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8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使用量510.1GWh,同比增長21.7%。SNE Research根據SNE Research發布的最新全球出貨量TOP10排名,全球出貨量前3名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和LG新能源。其中,寧德時代以189.2GWh(同比增長27.2%)的出貨量獲得斷層領先;比亞迪則憑藉83.9GWh的出貨量,位列第二,同比增幅達到25.6%。細看動力電池全球出貨量TOP10排名,有6家中國電池企業上榜,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和欣旺達。今年前8個月,各家企業的出貨量同比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從排名上看,中創新航與SKon並列第四。(每日經濟新聞)
美東時間周五早間,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 Automotive股價走低,此前該公司宣布第三季度的汽車交付量低於分析師預期,並下調了2024年的年度產量預測。該公司將2024年的產量目標從57000輛下調降至47000——49000輛的區間。Rivian Automotive公司表示,下調生產目標是因為其R1汽車和商用貨車「由於共享組件短缺而導致生產中斷」。Rivian Automotive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供應短缺的影響始於今年第三季度,最近幾周變得更加嚴重,並將繼續存在。由於供應短缺,Rivian現將2024年的年度生產目標指引修改為47000輛至49000輛之間。」該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導致上述生產問題的部件是其內部電機的一部分,但他拒絕透露任何進一步的細節。(環球市場播報)
穆迪評級表示,雖然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售強勁,但激烈的國內競爭卻導致盈利能力受到削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日益尋求海外擴張,以擴大其規模。長遠而言,新興市場將成為中國企業擴大出口和生產,從而提高電動汽車銷量和盈利能力的關鍵市場。拉美、中東和東南亞逐漸成為關鍵市場。
摩根史坦利表示,小米在電動汽車和物聯網人工智慧(AI)領域好於預期的表現,可能支持正面增長前景。摩根史坦利將小米目標股價從25.5港元上調至26港元,維持增持評級。
據路透社報導,市場研究公司羅莫申公司(Rho Motion)表示,儘管歐洲需求下降,但由於中國的強勁增長,7月份全球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1%。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135萬輛,其中中國銷量為88萬輛,同比增長31%。(新華社)
摩根史坦利表示,6月比亞迪和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總體價格基本穩定,顯示出競爭緩和跡象,不過該投行正在關注7月和8月季節性銷售淡季是否會出現新一輪促銷和降價。比亞迪6月總體價格較上月上漲1%,預計秦L和海報06 DM-i以及即將推出的新車型如宋L/Plus DM-i 5.0和Seal 06 GT訂單充足,將支撐第三季度銷售勢頭。6月理想汽車、蔚來和小鵬汽車的總體銷售價格也保持了穩定。
歐盟委員會此前在6月12日發布初裁披露,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從17.4%到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市場對如此高的關稅是否最終落地關注度較高,記者就此採訪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在他看來,即將在7月4日發布的初裁結果變動可能較低,最終結果要等11月份的終裁。近期中歐磋商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梁明表示,在7月4日之前,大幅降低或者取消加徵稅率的可能性較小,但從7月4日到11月2日之前,歐盟會進一步地進行補充調查,中歐雙方還有4個月時間進行相關磋商,「在最終仲裁措施出台之前,我認為中歐雙方還是有磋商空間的。」(上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