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養老金制度改革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標誌著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經過三年的試點和優化,這一制度已從36個試點城市推廣至全國,開戶人數突破7279萬,產品種類達到1013款。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參與度不足、產品收益波動等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自2022年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以來,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制度設計持續優化。2024年12月,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將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已達1013款,包括儲蓄類產品466款、基金類產品289款、保險類產品225款、理財類產品33款。其中,首批85隻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後,整體規模已突破3億元,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推動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國已有7279萬人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各大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制度推廣,部分國有大行已累計為超千萬個人客戶提供帳戶服務。某股份制銀行2024年年報顯示,其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較上年末增長83.88%。然而,在快速開戶的同時,也出現了"開戶熱、繳存冷"的現象。為應對這一問題,部分金融機構已推出默認投資服務,如某大型銀行推出的"省心投"服務,旨在便捷化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
2025年開年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的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算術平均值為1.3675%,中位數為0.7168%。部分投資者反映,考慮到領取時需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以當前年收入水平,實際享受的稅前扣除優惠未達應繳稅額的3%,導致繳存意願不足。此外,個人養老金的長期封閉性與部分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存在衝突,EET模式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優惠吸引力有限,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其列為政府工作重點。未來,相關部門將研究制定新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增強制度吸引力,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在政策層面,需要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如提高年度繳費限額等。在產品層面,金融機構應加大創新力度,銀行可整合"養老+健康"服務,保險公司可開發終身年金產品,基金公司則應強化低波動策略,通過政策與產品協同,共同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更好發展。
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取得顯著進展,開戶人數快速增長,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為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面對參與度不足、產品收益波動等問題,仍需在政策支持、產品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未來,通過優化稅收優惠、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等措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望吸引更多居民參與,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不斷完善。
更多養老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