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動力煤需求淡季超預期 基本面存制約增產量有限

動力煤需求淡季超預期 基本面存制約增產量有限

2019-01-01 09:12:33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4月以來,動力煤期貨出現穩步攀升,主力1905合約最高觸及627.6元/噸,隨後收縮漲幅,最新收報621元/噸,累計上漲4.62%。業內人士認為,安監環保高壓疊加煤運通道檢修受阻的情況下,動力煤價格有望維持中高位運行。

  動力煤需求淡季超預期

  「近期煤價上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原因:其一,需求整體處較高水平,電廠庫存重心下移,下一階段電廠可能啟動提前補庫,帶動市場煤價上漲;其二,煤炭主運輸通道進入檢修期,影響日均減量15萬噸左右,沿海地區供給有所收縮,市場看漲情緒進一步升溫;其三,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及遠期合約均出現震盪式小幅探漲,對現貨價格具有一定的影響。」信達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左前明、王志民、周杰表示,當前宏觀經濟悲觀預期有所修復,挖掘機銷售量、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呈現良好態勢,最新3月M2和出口數據也大幅超預期,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狀況下,電廠有望提前補庫帶動價格進一步上漲。

  數據顯示,上周沿海六大電廠日耗煤均值為66.8萬噸,較此前一周增加0.9萬噸,增幅為1.4%,同比增加0.8萬噸,增幅為1.2%;4月12日六大電廠日耗煤為69.3萬噸,周環比增加1.6萬噸,增幅為2.3%,同比增加1.7萬噸,增幅為2.5%,可用天數為22.2天,周環比下降0.6天,同比增加1.4天。最新一期重點電廠日均耗煤367.0萬噸,較上期下降4.0萬噸,降幅為1.1%;同比增加15.0萬噸,增幅4.3%。

  庫存方面,上周國內重要港口庫存小幅增加,周內庫存水平均值為1236.0萬噸,較此前一周增加5.6萬噸,增幅為0.5%;下游電廠庫存方面,上周六大電廠煤炭庫存均值為1542.9萬噸,較此前一周下降14.6萬噸,降幅為0.9%,同比增加144.7萬噸,增幅為10.3%。截至4月12日,六大電廠庫存降至1540萬噸以下,創1月底以來新低;最新一期全國重點電廠庫存為6933.0萬噸,較上期增加60.0萬噸,增幅為0.9%,同比增加652.0萬噸,增幅為10.4%。截至4月11日,秦皇島港港口吞吐量周環比下降6.3萬噸至47.5萬噸。

  上述分析師表示,整體來看,在動力煤需求淡季超預期,電廠庫存下降或將進入補庫階段,供給端安監環保高壓下疊加煤運通道檢修受阻的情況下,價格有望維持中高位運行。

動力煤資訊

  基本面存制約增產量有限

  從基本面來看,研究員表示,供應方面,當前榆林區已有四批申請復產煤礦待審批,總計產能3.8億噸,而近期隨著審批流程的加快,日前已有近3億噸產能的煤礦進入正常生產狀態,復產速度超出預期,量能增加壓制坑口價繼續回落,疊加增值稅稅率的下調,坑口報價一再下降;復產之後,市場關注點將轉移到超產與「明盤」項目煤礦的處理問題上,陝北在這一塊量級仍較大,若能有效處理,增產量可能有限。

  需求方面,採暖季過後,水泥建材等企業逐步復工,非電力需求市場詢貨有所增加,對市場暫時起到支撐作用。同時,4月大秦線進行檢修,導致日發運可能減少20萬噸以上,部分下游可能提前進行港口詢貨,共同起到了支撐作用。但中期來看,預計提振作用有限,原因在於小眾需求對於煤炭的採購不會出現集中性補庫,需求增量難以抵消電煤日漸明顯的減量,且4月煤炭日耗會較3月下降,港口市場需求逐步減少。

  「綜合來看,短期內,隨著產地復產復工,高價優質煤源的到港與小幅採購的增加,或會對動力煤市場產生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受制於需求小而散且日漸減少、供給集中且逐步增量,供需恐會再次進入階段性寬鬆環境。」中信期貨黑色建材組研究員表示。

  分析師表示,隨著產地供應開始逐步恢復,後期煤礦復產進度或有加快,加之北方供暖季結束,需求端也會逐步回落,供應緊張局面或有所緩解。

更多動力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力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