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期,政策層面的支持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市場需求的增長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動力電池回收不僅關乎資源循環利用,更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方案強調全鏈條管理,運用數位化技術加強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監測,實現生產、銷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這一政策的出台,標誌著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從發展初期進入高速成長期。
當前,早期動力電池面臨退役,回收市場放量在即。相關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報廢新能源汽車將達到1500萬輛至2000萬輛,屆時報廢電池的容量將超過60GWh。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退役電池的回收量有望突破830GWh,市場空間超過千億元。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展開合作,共同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例如,部分企業與新能源產業鏈相關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廢舊電池與黑粉綜合供應、C端回收渠道建設及資金支持方案、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利用項目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也為行業標準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儘管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前景廣闊,但仍面臨技術挑戰與商業模式探索的難題。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大類。梯次利用雖然可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但面臨成本偏高、電池一致性差等問題。再生利用則需要對電池進行拆解、破碎等處理,提取鋰、鎳、鈷、錳等資源,技術難度較大。此外,行業監管、技術標準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阻礙。
為應對行業挑戰,政策層面提出要強化全鏈條管理,著力打通堵點卡點,構建規範、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體系。同時,加快制定、修訂動力電池綠色設計、產品碳足跡核算等相關標準,以標準引領帶動回收利用。企業層面,部分龍頭企業已開始聯合下游車企搭建電池回收環節的閉環管理,探索電池全流程管理服務,為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正迎來快速發展期。然而,行業仍面臨技術、商業模式、監管等多重挑戰。未來,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產業鏈合作等多方努力,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有望實現規範化、可持續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更多動力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力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