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醫保結算方式的改革成為推動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優化結算流程、縮短資金撥付周期,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顯著提升,為醫療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從多個方面探討這一改革的具體進展及其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即時結算是醫保結算方式的一項重大變革,旨在通過大幅壓縮結算周期,提高資金撥付頻次和效率。以河北省為例,該省作為全國試點,已將醫保基金撥付周期壓縮至「T+1」,即定點醫藥機構費用發生次日按一定比例撥付到帳。這一改革顯著緩解了醫療機構的資金周轉壓力,為醫療機構持續運營提供了穩定的流動資金支持。
數據顯示,2024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達2.97萬億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醫院和藥店。即時結算的實施,使得醫保基金能夠更快、更精準地賦能醫療機構,有效緩解了因制度性因素和擴張式發展帶來的現金流壓力。目前,全國已有170個統籌地區開展即時結算試點,最短撥付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醫保「三結算」包括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以及探索商業保險與基本醫保同步結算。這一改革旨在優化醫保支付機制,提升結算效率,緩解醫療機構和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推動醫保與商業保險的協同發展。
長期以來,醫保基金對醫療機構的結算採用「後付制」,導致回款周期較長,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以藥品耗材供貨企業為例,貨款回款時間平均在半年左右。通過即時結算和直接結算,醫保基金撥付周期大幅縮短,醫藥企業的回款速度顯著提升。目前,已有超過10個省份開展醫保基金對集采中選企業的直接結算,貨款結算周期縮減為交貨驗收合格後次月底前。
醫保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的推行,進一步加快了醫藥企業的回款速度。數據顯示,直接結算後,醫藥企業的平均回款周期從152天縮短至30天左右。僅以國家集採藥品的規模測算,每年直接支付的資金規模達1200億元。若加上地方集采,直接結算的資金規模更為可觀,顯著提高了整個醫藥行業的資金周轉效率。
直接結算的實施,不僅保障了醫藥企業貨款的及時回款,還為企業的研發創新和生產經營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流。例如,廣東省雲浮市通過直接結算,確保藥企貨款在30天內回款,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資金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和發展動力。同時,直接結算也推動了醫藥企業從「帶金銷售」模式向「以質取勝」的價值取向轉變,優化了醫藥市場環境,提升了行業整體效率和質量。
在同步結算方面,醫保改革正積極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的有效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商業健康保險進醫院,實現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醫保體系的整體效率,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體驗。
醫保結算改革的全面推進,通過即時結算、直接結算和同步結算等多種方式,顯著提升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緩解了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的資金壓力。這一改革不僅優化了醫保支付機制,還為醫療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實施,醫保基金將更好地發揮「救命錢」和「賦能金」的雙重作用,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和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更多醫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