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2016年中國兒童用藥行業現狀分析:藥品短缺

2016年中國兒童用藥行業現狀分析:藥品短缺

2009-01-01 13:57: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兒童是成人的起點,而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就應該用兒童藥。可是,每種疾病都有著不同的細分種類和發展階段,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做到藥到病除,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傷害和病期延長,科學用藥是實施有效治療和減少藥物傷害的第一步!兒童身體健康是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大事,兒童用藥則是關係兒童健康的一大因素。然而,我國兒童用藥現狀卻不容樂觀。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中國兒童用藥行業現狀分析.

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現狀

  兒科用藥市場正在不斷升溫,但市場需求遠未得到滿足。近年的數據顯示,兒科用藥領域主要存在兩個明顯的落差。首先是門診量與市場份額的落差。據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兒童用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統計,2015年,兒科門急診人數達2-5億人次,占全國總門急診人數的9.6%。患病兒童人口占我國總患病人口數的19.25%。但兒童用藥銷售額僅占我國整個醫藥市場的3%,就算是在國內一線大都市,兒童專用藥物銷售額也只占了4.1%。大量的兒童患者在使用未註明兒童用法用量、未進行過系統性兒科臨床研究的成人藥!

  另一方面是兒科專用藥需求增長率與產品數量的落差。2014年,限藥品說明書標明兒童用法用量的藥品銷售額已達到560億元,2015年全年將達到688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率達到19%,高於醫藥行業平均增長率。通過CFDA「國產藥品」資料庫查詢發現,截止到2016年6月,我國共用16.2673萬個藥品文號,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兒科專用藥約有3000多個文號,僅占總文號數量的1.8%。6000多家製藥企業中,專業兒童用藥製造商僅30多家。2015年藥品審批2690件,而兒童藥僅有19件,占0.7%。

  兒童用藥領域存在的問題:

  在需求旺盛,供給嚴重不足的背景下,兒童用藥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臨床用藥及新藥開發兩個方面。

  1)首先從臨床用藥的需求側來看,兒童用藥存在不良反應高,藥物濫用,兒童使用成人藥等問題;

  2)從新藥開發與生產的供給側來看,存在兒童臨床試驗匱乏、兒童用藥信息不全、兒童專用劑型劑量稀缺、兒童藥物品類集中、生產成本偏高等問題。

  政府態度: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和關心兒童的健康問題,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兒童用藥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在制定相關文件中特別提出,要「鼓勵兒童專用藥品的研發和生產,擴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兒科用藥的品種和劑型範圍,完善常用藥的兒童用法用量」。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兒童藥物的申報 審評,促進研發創製,鼓勵開展兒童用藥臨床試驗,加強兒童用藥臨床試驗管理;探索建立新藥申請時提供相關兒童臨床試驗數據及用藥信息的制度;對已上市品 種,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及時補充完善兒童臨床試驗數據;加強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兒童藥品的生產供應;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兒科教育培訓內容,重點加強基層醫務人員兒科專項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在藥品採購和使用方面,2015年,國務院和衛生主管部門也制定了便利條件。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婦兒專科非專利藥品實行集中掛網,由醫院直接採購。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兒童用藥配備使用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兒童用藥應當滿足不同年齡層次患兒的需求,屬於因特殊診療需要使用其他劑型和劑量規格藥品的情況,各醫療機構要放寬對兒童適宜品種、劑型、規格的配備限制,即不受「一品兩規」的限定。隨著黨和政府對兒童健康的重視,兒童藥的春天也即將到來。「少年強則中國強」,希望全國兒科同道共同努力,為提高中國兒童健康水平而奮鬥。

更多兒童用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兒童用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