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信託公司營銷體系引入金融機構產品提供全面資產配置

信託公司營銷體系引入金融機構產品提供全面資產配置

2015-01-01 14:16:09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在信託業轉型之路中充當急先鋒的信託子公司,被新近發布的《信託公司條例(徵求意見稿)》(簡稱「《條例》」)賦予更為重要的地位。

  按照《條例》,信託公司不得設立分支機構,但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可以申請設立並表管理的全資專業子公司。

  據記者了解,目前信託公司全資子公司較少,多以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存在。在獲得相關政策授意鼓勵之後,多元化的專業子公司有望破局。

  專業子公司受鼓勵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燕娛表示,信託公司全資子公司在業內其實並不普遍,大部分子公司採用的是控股或者參股模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具有渠道及平台價值的,比如基金公司子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等;一類是具有業務價值的,比如股權投資公司子公司、各類產業發展子公司等。

  如今,《條例》明確,信託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可以申請設立並表管理的全資專業子公司。

  專業子公司有利於促進信託公司專業化運作,如業務開展專業化、客戶服務專業化等。「『專業子公司』突出子公司開展的限定領域的業務,比如專業財富子公司、投資子公司(既可以按照業務模式分為併購子公司、海外投資子公司等,也可以按照業務領域分為醫療健康子公司、農業產業投資子公司等)。」南方某信託公司創新研發部相關人士稱。

  上述人士稱,監管層鼓勵設立專業子公司的主要目的在於,第一,推進信託公司專業化運營;第二,為了加強風險隔離,避免風險傳導;第三,促進信託公司的轉型升級。

  據記者了解,在積極布局子公司方面,中融信託被業界認為是典型代表。

  中融信託相關人士稱,經過監管批准,中融信託全資設立了北京中融鼎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事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等業務。目前中融鼎新設立了中融長河資本、中融國際資本等專業子公司,分別負責房地產併購、境外資產管理等業務。與此同時,中融鼎新在股權投資、新三板業務方面均有所拓展。

  此外,中信信託、平安信託、興業信託、上海信託等信託公司亦在這方面走在前列,而這些信託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多以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託公司參與私人股權投資業務的政策最早放開。

  「2008年,監管層下發過《信託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自此信託公司成立私人股權投資類子公司被放開,也逐漸成為一些公司涉足的領域。2014年4月,『99號文』也提倡通過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布局直投業務,讓業內公司更加具有動力。」上海某信託公司相關人士稱。

  暫缺具體管理辦法

  監管層對設立信託專業子公司的鼓勵態度已經明確,但諸多配套細則卻尚待修訂。

  「2014年年底的信託業年會上,相關領導提到,今後將針對專業子公司出台管理辦法。」某位信託公司業務負責人稱。

  另據記者了解,部分信託公司亦在2015年年初收到地方銀監機構報送專項材料的要求,其中一條即是對建設信託公司專業子公司的政策建議,包括對監管制度框架、完善現行業務制度的修改意見等。

  據《2010-2015年中國私人銀行業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稱,在專業子公司設立方面,有信託公司研究人員建言,設立財富管理專業子公司,這樣有利於信託公司營銷體系引入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進而打造涵蓋信託、保險、證券等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更加有利於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資產配置。

  亦有相關人士建議給子公司頒發相應的經營金融牌照,有助於為信託子公司設立與運營提供保障,同時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加強對其的監督與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一直未能打破首次公開發行退出方式受限等困局,諸多信託公司參與私人股權投資業務的積極性並不高。

  此番,業內人士呼籲,希望日後能夠在法律層面上明確支持並鼓勵信託型私募股權投資通過上市方式退出。

更多信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