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季度信託業不良率為0.788%,資產餘額為24.27萬億元,比今年一季度下降了1.34萬億元,比2017年年底下降了近2萬億元。二季度伴隨著信託資產規模的下降,信託業務收入增速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二季度信託資產規模繼續延續一季度平穩回落的基本格局。在資管新規和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信託業管理資產規模連續回落。
2018年二季度,行業管理信託資產規模為24.27萬億元,比一季度末25.61萬億元下降1.34萬億元。相比於2017年第四季度的26.25萬億元下降1.98萬億元。這是自2010年季度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出現信託資產規模的連續下滑。
從信託資產規模的季度同比增速來看,這一數據自2017年四季度即開始出現下降,近三個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分別是29.81%、16.60%、4.88%。2018年二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回到了2017年二、三季度之間的水平。
信託業協會分析指出,信託資產規模的持續平穩回落,與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密切相關。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穩中趨緩,一季度增速為6.8%,二季度增速下降為6.7%;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6.0%,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回落0.4個百分點;貨物進出口順差9013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信託資產規模的增速與GDP增速的相關性較高,自2013年以來,兩者的相關係數達到0.87,變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
但是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信託資產規模增速的下降,除了受到GDP增速放緩的影響之外,上半年監管政策密集出台、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從信託資產來源來看,二季度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從一季度的11.66萬億元下降至10.84萬億元,降幅最大,為7%;而集合資金信託規模從9.92萬億元小幅下降至9.51萬億元,降幅為4.1%;財產權信託規模從4.03萬億元下降至3.91萬億元,降幅為2.9%。
從信託功能來看,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下降明顯,從一季度的15.14萬億元下降到14.30萬億元,減少8414億元;而投資類、融資類規模分別減少4558億元、475億元。
此外,在新增信託資產的來源方面,其結構也不斷優化。自2013年以來,新增單一資金信託季度累計值占全部新增信託規模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而相應的新增集合資金信託和財產權信託的季度累計值總體保持上升。
具體到2018年二季度,新增單一資金信託占比由上季度的37.81%下降到35.30%,降幅達到2.51個百分點,較為明顯;而新增財產權信託占比由上季度的30.66%上升到33.47%,上升了2.81個百分點;新增集合信託占比由上季度的31.53%小幅調整至31.23%。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隨後,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金融要回歸實體經濟,防範系統性風險,強化金融監管,深化金融改革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信託業的監管政策、經營環境、競爭格局、業務模式和風險狀況等方面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2017年,《信託登記管理辦法》出台,信託業正式建立了統一登記制度,市場規範化和透明度大大提升。與此同時,各項監管政策如「三三四十」、資管新規、「55號文」等對房地產信託、政信合作業務、通道業務產生較大影響,相應的業務得到進一步規範。為此,多數信託公司進一步實施增資擴股,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並以此謀求業務轉型和創新發展。
2017年,各信託公司在信託業務回歸本源的方針指引下,積極開展轉型性業務。伴隨中國產業結構的轉變和消費模式的變化,各信託公司推陳出新,推出多種與實體經濟需求和本源要求相適應的信託業務,如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消費信託、慈善信託、綠色信託等,主動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展望2018年,信託業只有積極推進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嚴守合規經營底線,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回歸信託本源,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更多信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