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神戶牛肉產量太低難以出口 走私牛肉數目驚人暴利十足

神戶牛肉產量太低難以出口 走私牛肉數目驚人暴利十足

2015-01-01 14:19:2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神戶牛肉是世界上最有名氣的牛肉。作為日本特產,神戶牛肉常常出現在招待國賓的宴會上。那種香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感覺,讓人不忍停箸。它曾被日本天皇禁食,亦曾賣出過「天價」,也是日本料理菜譜頂級食材。日本一方面是高檔牛肉的產地,同時和美歐一樣也是瘋牛病的疫區。據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肉牛養殖加工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為了保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包括神戶牛肉在內的日本牛肉。而且神戶牛肉由於產量太低難以出口。

  自2001年日本暴發瘋牛病疫情後,國家質檢總局已禁止從日本等國家進口包括牛肉在內的畜產品,目前禁令尚未解除。也就是說,市面上宣稱的日本牛肉,要麼產地造假,要麼是走私產品。

  上海市公安等部門近日公布的一起特大跨國走私食品案件顯示,走私者從日本發貨,使用多種「隱匿術」,經由柬埔寨、泰國、寮國等國家,進入中國境內。那麼,市面上到底有多少來路不明的走私牛肉?經由檢驗檢疫、海關、流通、餐飲等多個環節,走私肉緣何依舊暢行其路?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

  輾轉5國、價格翻20倍——走私「日本牛肉」暴利十足

  2014年10月,上海市長寧公安分局發現轄區內一家名為「響家」的日料店,打出廣告銷售所謂的「日本神戶牛肉」,隨即介入調查。

  上海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總隊副支隊長錢洪偉介紹,由於日本於2001年發生過瘋牛病,2010年又發生了口蹄疫,因此我國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如果這家店銷售的牛肉不是日本進口的,則涉及虛假宣傳或欺詐;如果這牛肉的確是從日本運來的,則涉嫌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以及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向這家餐廳銷售「日本進口牛肉」的日本企業同時還向松江、黃浦等十多家高檔餐廳、日料店銷售,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僅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半年時間裡,他們就走私、非法銷售了「日本牛肉」至少百噸,涉案金額3000餘萬元。

  警方調查發現,日本籍犯罪嫌疑人山內某某系「日本東藏株式會社」負責人,其在日本遙控指揮犯罪團伙成員將日本牛肉出口至柬埔寨。在柬埔寨,他們去除外包裝後將牛肉轉運至泰國清萊。在泰國,他們將牛肉混在水果中裝進貨櫃,以「水果」、「副食品」等名義再轉運至寮國口岸,然後再由中方人員在西雙版納口岸入關,轉運至昆明,然後再以火腿的名義空運到上海、北京等地。

  2015年3月,警方在掌握了這一團伙的「全產業鏈」後進行收網。在上海、昆明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30人,查獲牛肉等凍品13噸。目前,已有17名犯罪嫌疑人被採取強制措施,主要嫌疑人山內某某也被警方成功收網。

  之所以願意將牛肉如此「輾轉騰挪」,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警方的打擊,另一方面也是暴利誘惑著他們。

  「他們從日本市場購買的牛肉只有每公斤200至300元人民幣;入關以後,他們的批發價就漲到了2000至3000元。」錢洪偉介紹說,「而到了最終的銷售環節,這些所謂的 日本頂級進口牛肉 的售價則高達每100克300至500元,相當於每公斤3000到5000元。」

  正是這種暴利,使得凍肉的走私鏈條近年來以幾何倍數增長,線上線下走私、售賣走私凍肉的情況日益猖獗。「這些未經檢驗檢疫、可能含有 瘋牛病 、 口蹄疫 等病毒的走私牛肉進入千家萬戶、各色餐廳後,將直接威脅公眾的身體健康。」上海市公安局民警陸峰說。

  凍品轉港、活牛走私——「走私牛肉」數目驚人

  走私肉到底在市場上有多少,很難有人能給出權威的數字。

  但是僅2015年上半年,見諸報端的走私肉案件就有多起:深圳查獲超6000噸、貨值達3.45億元特大走私凍肉案;江蘇查獲來自巴西瘋牛病疫區的牛肉,銷售金額僅連雲港地區就達1億多元……

  「根據我們的估算,近兩年國內走私牛肉的總量在每年200萬噸左右。」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說,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4年我國牛肉產量689萬噸計算,相當於走私牛肉占了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一。

  然而重拳之下,亂象仍存。記者9日以預訂的名義,致電了上海多個餐廳,都表示「神戶牛肉」依然在售,但對於產地卻說法不一。有說是大連的,有說是國產的,但也有餐廳說確保是老闆從日本帶回來的5A級牛肉,但需要提前預訂。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走私牛肉之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直接將活牛經由雲南邊境走私入境,或通過周邊地區轉港。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說,根據估算,我國走私牛肉主要來自於印度、巴西和美國。這些牛肉一些「洗白」成中國肉售向餐飲店,一些直接以走私便宜肉的身份公然出售。「巴西產的牛肉,到岸價格都比國內的價格便宜很多,這怎麼擋得住呢?」

  而與暴利相比,處罰力度並不大。上海市公安局食藥偵總隊偵查員李猛(化名)告訴記者,對於在網際網路平台銷售的走私肉品,多數進口食品賣家並不提供檢驗檢疫證明,但由於單筆成交額不大,未構成刑事犯罪,對其只能實施行政處罰。對於線下的一些餐廳,如果不能證明其是在「明知」的情況下購買和銷售走私肉品,大多也只能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走私牛肉到底歸誰管——這事必須弄清楚

  從進口檢疫、海關到流通、餐飲等諸多食品監管環節,為什麼連一塊小小的走私牛肉都擋不住?而實際監管的難度在於,對於這樣的進口食品,到底歸誰管說不清楚。

  胡穎廉告訴記者,就走私肉而言,質檢總局的檢驗檢疫部門是全國垂直的體系,管進出口商品的質量監管;海關負有緝私的功能,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進入國內流通市場後,應該是食藥監部門來管;但因為是進口農產品,和農業、商務部門也有一定關係。

  專家認為,這種「多龍治水」的監管體制,推諉和扯皮常常出現。「市場有需求,僅僅從末端去壓、打,這不是一個辦法。」胡穎廉說,打擊收繳的走私肉不能拍賣,只能深埋或高溫焚燒,地方政府還得貼錢。「這相當於賠本買賣,一些部門怎麼可能有積極性呢?」

  江蘇省南通市食藥監局副局長繆寶迎2014年12月曾撰文表示,進口食品到了國內市場,應屬食品流通監管部門監管。然而在走私牛肉案中,這種職責的確認並不清晰,從法律層面也缺少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哪些食品合法入境、入境後的流通走向等,負責進出口的檢驗檢疫部門與其他食品監管部門並沒有溝通協調機制。因此除了檢驗檢疫局,其它部門對進口食品的「避讓」行為,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並不奇怪。「進口食品與國產食品,在標準執行、標識規範、違法處罰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如果不從體制、機制方面作必要的調整,類似事件將很難避免。」

  「究竟哪些國家是合法進口,哪些國家屬於走私,消費者不清楚。」曹兵海說,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百姓說監管不力,監管說人手不夠,應在餐飲店、農貿市場裡明示哪些是合法的,讓消費者成為「把關人」,形成全民監督的氛圍。

更多牛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牛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