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各主要產油國供應上升、沙特在美國壓力下增產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從高位回落。參加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的專家們表示,美國政策仍不明朗,全球石油市場的走勢還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今年年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中國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報告,提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需求總量將下降至44.7億噸標煤,到2030年,將下降至41.8億噸標準煤,而到2050年,將進一步下降至38.7億噸標準煤,並基本穩定下來。同時,受中國的減煤增氣政策推動,天然氣成為中國近年來需求增長最快的能源產品,預計到205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將有望增長超過8000億方,屆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至超過25%。基於此需求預測,報告認為,未來30年,中國的能源進口需求也將從以油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天然氣為主,預計到2050年中國進口天然氣將增至超過6300億方,進口依存度達到78.5%。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劉強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內,中國國內的油氣市場需求會上升,這是由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規律共同決定的。如果國內的經濟形勢能維持較好的勢頭,那油氣市場需求也會有較快的發展;反之,油氣市場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具體來說,劉強認為天然氣替代傳統燃料的一個重點是發電領域,暨從煤電轉向氣電。他說,如果煤改氣發展順利,那麼天然氣需求增長就會比較快。另一個重點是工業用氣領域,如果陶瓷工業、鋼鐵工業、水泥工業等行業從燒煤轉為燒氣,那麼也會給國內的天然氣市場帶來比較大的變化。
另一方面,劉強表示,國內減掉成品油出口的石油淨需求已經達峰,原因之一在於人口趨勢的影響。他說,雖然我國總人口下降不快,但是年輕人口的下降速度很快,比如作為駕車主力人群的50歲以下人口就有比較大的降幅。他說,國內現在石油進口還在增長,更多的是因為中國作為煉化的基地正在向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出口成品油。但總體來說,國內油的市場比較穩定,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油進口氣淨虧損239.47億元,同比增虧90.63億元,中國石油進口氣最近五年連續虧損。
分析師稱,中國石油天然氣以管道氣為主,液化天然氣為輔。液化天然氣在國內市場的比例大約為十分之一。去年冬季天然氣價格瘋漲的那段時間,國家相關部門下文要求國有企業帶頭穩定市場,「三桶油」的液化天然氣價格相對來說較低。對於中國石油來說,液化天然氣價格增長對業績增長的影響幅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天然氣市場火爆,是受需求大幅提升的影響,主要是受煤改氣政策推動。劉廣彬認為,今年煤改氣會持續推動,天然氣消費增速還會增長,預計需求增加會導致國內天然氣價格,無論是從管道氣還是液化天然氣來說都會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於石油市場的恢復,大慶油田扭虧,實現營收989.59億元,實現淨利潤40.09億元。
分析師稱,去年的原油價格走勢先跌後漲,從50多美元/桶跌到40多美元/桶,6月底原油價格開始持續上漲,原油價格超過65美元/桶。原油價格上漲對油企來說可謂利好。
他認為,需求增加、供給減少這兩個因素共同推動了原油價格的增長。從需求端來說,去年下半年美國傳統的需求旺季到來;從供給端來說,沙特等國持續減產,美國颶風影響導致其國內原油產量斷崖式下跌,同時受委內瑞拉等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原油價格很難再回到黃金時代的100美元/桶,主要是原油市場供應格局已經不同。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很難再助推油價大幅上升,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頁岩油輸出國已經成為原油供應的增長點。隨著油價上漲,美國頁岩油供應會相應增長。未來,新的供需平衡格局會慢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