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宗商品市場現狀分析了解到,大宗商品慘烈的走勢背後,是供應過剩久久無法解決。近年來,國內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面臨嚴峻形勢,兩極分化嚴重,2016年大宗商品市場現狀分析詳情如下。
通過對2016年大宗商品市場現狀分析了解到,在原油、大宗農產品價格、大宗礦產品價格方面,各方都認為疲軟的市場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2015年年初,國際經濟組織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指出全球經濟的幾大問題,包括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原油價格大跌使原油生產國面臨壓力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定性;在全球經濟繼續不均衡擴張的環境下,美國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將引發資本逆轉,新興市經濟體面臨巨大壓力。這些問題在2015年得到了充分體現,也成為大宗商品下跌的主要動力。
展望2016年,接受採訪的不少業內專家認為,這些問題的餘波仍在,但影響力度會遠小於2015年。從美國的貨幣政策來看,美國仍有加息空間,但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市場充分體現了首次加息的作用後,美國加息影響力度已經大大放緩,同時美聯儲的政策也會更加考慮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現實情況。中國仍在改革之中,在2015年出台了大量政策之後,2016年進入全面落實階段,化解過剩產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持續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四大工作目標將保證中國結構性改革的順利進行,中國政府的「穩中求進」政策將使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大降。防患於未然,全球主要國家的積極應對正使風險得到釋放。
鑑於以上因素,市場人士分析,即便2016年經濟增速繼續下滑,但也應該可控,不會太超出預期。因此,2016年是破舊立新的起始年,展望未來,大宗商品市場整體看漲的希望高於2015年。
2016年產能收縮,幾乎是確定的事情。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產能不斷擴張,而需求卻無法和產能同步擴張,反而出現了周期性的、結構性的收縮。更多最新大宗商品市場現狀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宗商品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期貨分析認為,2016年註定是傳統產業去槓桿的一年,因為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產能如果繼續擠占資源,將更加不利於經濟的轉型。2016年的去產能不會是小動作。相關人士分析,如果說前幾年對產能的處理還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的話,那麼2016年會是大動作。以往是因為要穩增長,保證一定的增速,所以去產能過程較慢,而且從企業角度來看,由於穩增長的效果,還沒有到要停產、甚至破產的境地。但2015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銀行也持續收緊對過剩企業的信貸,這有望倒逼真正的大規模去產能。
在2015年即將結束的12月份,幾乎全年慘澹的煤焦鋼迎來了一波反彈走勢。而其背後,正是市場認為去產能將有效展開。在此之前,有色金屬也同樣上演了一波去產能的反彈行情。可以看出,煤焦鋼、玻璃和化工等品種要驅熊迎牛,最有力的因素當屬降低供應。
《中國製造2025》的發布,標誌著提升製造業水平成為未來十年的國策。其把智能提升中國製造業整體競爭力作為主要目標,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十大領域。而這十大產業也被中央建議納入「十三五」規劃之中。
招商期貨認為,從「十三五」規劃建議來看,針對「智能製造」,未來將會不斷有扶持政策出台。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迎來政策黃金期和發展時點上關鍵期。目前製造業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改造的空間很大,即便完成了自動化、信息化,也才實現了工業3.0;到工業4.0還要經歷數位化、互聯化,仍然需要極大的投入。而且智能化領域裡部分細分領域已經開始釋放業績,比如機器人等。這是一個持續的概念,在明年和更後期的未來,這都可能是資本市場的核心主題之一,是階段性托起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力量。
「中國製造2025」將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新機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曾表示,有色金屬行業要瞄準「低品位」礦山開發、擴大有色金屬應用等技術需求,持之以恆開展技術聯合攻關。一是依靠創新驅動,推進數字礦山、智能工廠建設,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二是大力開發智能產品、智能材料,為集成電路、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三是憑藉網際網路技術,實現跨行業的融合,特別是與新生產方式、新商業模式的融合,同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耦合,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長期國家發展大戰略,對於出口高端設備、化解產能、發揮中國的資金優勢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5年以來,全球經貿一體化進程加速,倒逼中國「走出去」進程加速。人民幣納入SDR後加速國際化,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高鐵率先走出國門,繼中俄高鐵、泛亞高鐵之後,美西高鐵等項目也將持續落地。中國高鐵性價比高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國際客戶認可。中核集團與國簽訂第四代核電合作協議,核電出口亦具有巨大空間。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總體向好,「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作用突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我國加強投資合作的意願強烈。前11個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40.1億美元,同比增長 35.3%。同期,我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2998份,新簽合同額716.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3.9%,同比增長11.2%。
分析認為,從中期來看,「一帶一路」的祭出恰逢其時的承接了中國經濟的增速降檔,轉速下來了,扭矩增強了;速度下來了,質量上去了。亞投行將至少為「一帶一路」創造近萬億元的流動性,而「一帶一路」能夠盤活的國內大宗商品過剩產能、能夠拉動的國內外消費需求則將是天文數字。即便做保守的估計,在未來1-2年,相關經濟體能源、礦產、材料類大宗商品需求能有10-20%的增長,價格能有10-30%的上漲空間,商品對應工業產值能有 10-40%的增長。無疑,大宗商品將成為「一帶一路」最受益領域之一。
他說,從長期(3-10年)來看,通過「一帶一路」打通海上、陸上通道,中國經濟將能真正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版圖,使亞非歐的能源礦產、金融等資源更經濟有效的整合,最為關鍵的是,「一帶一路」把中國這個大市場通過合作與其他國家一道變成更大的市場,從而成為實至名歸的第一大經濟體。「一帶一路」 一旦成功,中國經濟必然執全球之牛耳。作為大宗商品最大消費國的中國,正試圖通過「一帶一路」獲得大宗商品更多話語權甚至定價權,展望未來,中國必將成為全球大宗商品中心。
原油價格將是影響美國經濟和政策、進而對美元和其他大宗商品的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國際油價暴跌,顯著拖累了美國通脹率。
從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WTI)主力合約月均價格從每桶102.17美元下跌至59.88美元,跌幅達43.02%。根據銀河期貨測算,在這一過程中油價每下跌1%,美國CPI將下降0.047%,可見原油對美國通脹產生的影響巨大。
從長期來看,新技術(頁岩油、油砂等)帶來的產量增加,OPEC和俄羅斯對市場份額的爭奪,美國和伊朗的政治妥協,全球能源革命導致的需求放緩,都令能源市場產生了拐點式的變化,預計未來油價仍難有顯著上升,低油價時代將持續若干年,這將是美國通脹持續走強的不利因素。而從中短期來看,原油價格的翹尾效應消除,令CPI出現顯著上升,11月同比漲幅加快0.3個百分點至0.5%,顯著高於10月份水平;核心CPI僅上升0.1個百分點。招商期貨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至明年一季度,二季度CPI在基數效應的作用下將再次回落。對於美聯儲的政策制定來說,一季度CPI的回升將為上半年升息做鋪墊。而隨後油價和通脹的走勢是否會放緩,將影響後續加息進程。
此外,原油市場將成為商品市場的一個縮影,油價走高令美聯儲關注通脹,引發持續加息的憂慮,進而抬升美元指數壓制商品。從這個角度說,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之後的元年,商品市場在與美元互動的過程中,將有較大的波動帶來的戰術性機會。但是長期趨勢上看,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需求放緩,加之美元強勢周期的壓制,商品市場的大趨勢仍是向下。
2016年,農產品或率先啟動上漲行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煤焦鋼等黑色系品種依然不敢輕易言春天。
2015年歲末,就在商品多頭對厄爾尼諾漸漸失望之際,另一極端氣候拉尼娜或不期而至。市場人士認為,接踵而至的炒作,使得農產品在不斷夯實底部之後,或率先發動上漲行情。
從走勢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三大農產品期貨品種———大豆、玉米和小麥自2014年年中以來走勢趨於平穩,與原油、黃金和鐵礦石等工業品迭創新低走勢形成迥異表現。對此,這些市場人士解釋說,工業品走勢取決於需求,而農產品走勢主要取決於供給,因後者的需求較為穩定。中期而言,從厄爾尼諾到拉尼娜,不斷發酵的供給利空因素或催生農產品率先走出熊市。
就具體品種而言,不少行業機構認為,白糖和棉花等品種抄底機會最大。銀河期貨指出,經過連續五年供應過剩,全球糖市終於在2015/2016榨季首度迎來供需缺口,從主要糖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的產銷預期看,整體呈現產量減少、庫存減少、出口增加、消費增加的態勢。2015/2016年度國際糖價將震盪築底,由於歷史庫存仍較高,估計難有明顯大幅上漲,但為2016/2017年上漲創造條件。
反觀黑色系品種,2015年需求萎縮與產能過剩依然是其主題。房地產、製造業、基建投資增速全面萎縮,需求低迷帶動全產業價格重心下移。行業只有生態鏈最頂端的四大礦山能獲得利潤,生態鏈中下游的非主流礦、國產礦、鋼廠、投機貿易商幾乎全面虧損。鐵礦產能出清情況好於鋼鐵,高成本礦山大量退出,階段性供給收縮程度超過需求萎縮,低庫存背景下空頭邏輯不能兌現,造成兩次鐵礦價格大幅反彈。產業利潤再次從鋼廠向礦山轉移,鋼廠再次陷入全行業虧損,粗鋼產量見頂,鋼鐵行業進入去產能元年。
2013-2105年,黑色產業價格下跌動力逐步由供給過剩轉移到需求萎縮。招商期貨預計,2016年鐵礦石單邊供給增加5000萬噸 (3%),中國鋼鐵需求減少5%。供需失衡將使價格重心繼續下移。但是行業接近底部探成本的過程中,缺乏庫存緩衝將使得波動變大,鋼廠、礦山減產將導致階段性供給不足,價格超跌反彈。熊市末期下跌行情不順暢,注意節奏及倉位管理。
更多大宗商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宗商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