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絲綢獨因雍容華貴、輕柔飄逸風格,被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衣食住行等領域。我國繭絲綢工業生產穩中提質,生絲價格高位回落,市場銷售持續上升,以下是繭絲綢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蠶絲生產國與出口大國。繭絲綢行業分析指出,2019年我國繭絲綢行業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以推動「三品」戰略為綱領,大力推動行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有效地化解了大部分的困難和風險,一舉扭轉了行業出口持續低迷和下滑的局面,實現內外銷雙增長,保持了行業平穩運行與穩中提質的良好發展局面。
繭絲綢行業定義及分類指出,絲綢是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短絲等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在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
2019年,我國蠶繭收購量為65.8萬噸,較上年增長4.5%,其中西部地區蠶繭收購量增長1.9%。蠶繭平均收購價格為2341元/50公斤,較上年下跌1.1%。其中,廣西價格下跌6.1%,四川、雲南價格分別上漲12.2%、6.9%。秋繭收購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6.7%,較春繭上漲1.2%。蠶農售繭收入308.32億元,較上年增長3.3%,較2013年歷史高點增長30.5%,再創歷史新高。
生絲價格沖高回落,全年均價較上年仍有明顯上漲,生絲價格仍處於高位區間。2019年3A級生絲均價較上年上漲15.1%;5A級生絲均價較上年上漲14.8%。生絲價格5月份達到年內高點,自6月份起迅速下跌,至12月份3A和5A及生絲價格較5月份高點分別下降13.6%和16.9%。
絲綢企業效益總體提升,虧損企業虧損面擴大。2019年我國711家規模以上絲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05.92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低於全國紡織工業企業2.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5.44億元,較上年增長2.2%。
繭絲綢行業定義及分類指出,2019年全年我國繭絲綢行業應對風險挑戰,運行總體平穩,但是蠶桑比較效益不明顯、環境污染加劇、基礎設施建設困難等問題依然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等外部因素亦對行業形成明顯衝擊。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繭絲綢可以分為十四大類和三十五小類。
十四大類:根據織物組織、經緯線組合、加工工藝和綢面表現形狀的綢品種劃分14大類。其中除紗、羅、絨不論花部、地部組織外,其它大類均按地部組織為根據。每大類綢面都可具有素(練、漂、染)或花(織、印花)的表現。
三十五小類:雙縐、喬其、碧縐、塔夫、電力紡、薄紡、絹紡、綿綢、雙宮、疙瘩、星紋、羅紋、花線、條、格、透涼、色織、雙面、凹凸、山形、花、有光、無光、亮光、生、特染、印經、拉絨、立絨、和服、大條、緙絲等,以上便是繭絲綢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繭絲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繭絲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