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品種加強,「網際網路+」銷售渠道,我國蠶桑生產量增價跌,蠶農售繭收入持續增長,西部地區收入上升1.7%,東部地區收入上升1.3%,中部地區收入上升1.2%,以下是繭絲綢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根據繭絲綢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桑園面積共計1184.91萬畝,與2018年基本持平;蠶種發種量1643.28萬張,同比增長2.5%;蠶繭(指桑蠶繭,下同)產量67.9萬噸,同比增長3.2%;蠶繭收購量65.84萬噸,同比增長4.5%,收購均價46.82元/公斤,同比下降1.1%。
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絲綢產品產量均有下降。絲產量8.65萬噸,同比下降7.32%,其中生絲產量8.22噸,同比下降6.16%;絹絲產量4277噸,同比下降23.94%。繭絲綢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綢緞產量51563萬米,同比下降0.09%。蠶絲被產量1215萬條,同比下降9.48%。
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 203.57億元,同比增長5.5%;利潤64.83億元,同比增長7.75%,其中繅絲加工實現利潤35.24億元,同比下降0.08%,絲織加工實現利潤23.13億元,同比增長13.84%,絲印染加工實現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41.03%。
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較2018年提升了1.0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2億元,同比下降23.26%;企業虧損面10.79%,較2018年同期下降1.51個百分點,低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0.22個百分點。
繭絲綢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雖然我國繭絲綢行業實現了持續穩定發展,但還存在行業布局分散、技術裝備落後、生產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強、品牌建設滯後等問題。為支持繭絲綢行業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加快推進我國由絲綢大國向絲綢強國的轉變,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政策。
政策一,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意見》提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扶持繭絲綢行業發展的資金規模,著力支持桑園和蠶室改造、病蟲防治、企業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結合相關渠道,加強蠶桑良種繁育基地、生產基地建設。
政策二,繭絲綢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其「擴大產業用紡織品、絲綢和非棉天然纖維開發利用「的要求編制,主要闡明繭絲綢行業現有基礎、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發展內容,為整個繭絲綢行業十三五期間的改革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政策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扶持繭絲綢行業發展的資金規模,著力支持桑園和蠶室改造、病蟲防治、企業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營銷渠道建設、品牌建設、絲綢文化建設、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結合相關渠道,加強蠶桑良種繁育基地、生產基地建設。
總的來說,我國繭絲綢行業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以推動「三品」戰略為綱領,大力推動行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有效地化解了大部分的困難和風險,一舉扭轉了行業出口持續低迷和下滑的局面,實現內外銷雙增長,保持了行業平穩運行與穩中提質的良好發展局面,以上便是繭絲綢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繭絲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繭絲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