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2015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雖然前6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下行,但商品房銷售卻出現了量價齊升、整體回暖趨勢。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在前期改善型需求集中釋放的背景下,三季度樓市或將步入成交淡季,呈現溫和縮水態勢。
投資增速繼續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395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依然沒有擺脫2013年12月以來的下跌態勢,與2014年上半年的14.1%相比,2015年前6個月該數據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專業人士認為,新開工和房屋竣工面積下降的同時,商品房待售面積依然在增加說明,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依然處於「去庫存」周期中。「但從易居智庫監測的35個重點城市的庫存規模來看,重點城市的庫存規模連續四個月下滑,如深圳住宅的消化周期為7.1個月,甚至面臨庫存不足的風險。」
標杆企業一二線城市購地金額創新高
據房地產開發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作為分析房地產開發投資走勢的重要先行指標之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8948億元,同比增長0.1%,而前5個月為下降1.6%。該指標「轉正」也反映出未來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長潛力。
據調研機構統計,6月,萬科銷售即超過200億元,上半年累計銷售金額1060億元,率先突破千億元關口,同比增長5%。恆大、中海、保利等標杆房企上半年銷售業績同比漲幅也分別達到16%、11%、8%。恆大甚至完成全年銷售業績目標的60%,九龍倉也完成了59%。
然而,分析房地產開發投資走勢的另一重要指標——土地購置面積及金額的同比跌幅仍在30%左右徘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98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5月份擴大2.8個百分點。
「兜里有了錢」的開發商為何不拿地?一位開發商投資部門總監告訴記者,開發商並非沒有加大拿地的力度,而是加大了一二線城市的布局。
據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20大標杆房企在一二線城市購入土地金額高達1342億元,占所有土地支出的90.1%,創歷史新高。
更多房地產開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開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