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數據中心 >> 行業數據 >> 2016年8月壽險業務原保費同比增40.32%

2016年8月壽險業務原保費同比增40.32%

2016-09-30 09:37:2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記者根據9月29日保監會披露的前8個月保費數據梳理,2016年前8個月有18家壽險公司的萬能險保費超過百億元,個別壽險公司超過千億元。另外,有20家壽險公司的萬能險保費占規模保費超過50%。

  從萬能險保費增速趨勢來看,自2016年3月份中短存續期新政實施以來,萬能險保費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短暫環比下滑之後,從7月份開始,又呈現連續2個月的環比增長態勢。

  10家險企萬能險占比超八成

  由於頻繁參與上市公司舉牌,加之較高的年化收益率,萬能險一時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記者梳理髮現,前8個月萬能險保費較高的險企中,多家險企曾多次參與上市公司舉牌。

  另外,記者近期對5家萬能險保費占比較大的壽險公司的8月份萬能險年化結算利率梳理髮現,176款產品中,有130款產品結算利率超過5%,60款產品超過6%,34款產品超過7%,4款產品高達8%。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期撰文表示,「有的壽險公司萬能險結算利率達到6%,再加上手續費佣金等費用,資金成本在8%,甚至更高達到10%,這麼高的資金成本,已遠遠超過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水平。」

  這些高成本資金為獲取高收益,倒逼保險機構不得不提升風險偏好,投向高風險資產,比如增加低信用等級債券,增加股票投資,增加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另類投資,少數機構還熱衷于海外併購、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等,投資較為激進,甚至鋌而走險。

  陳文輝表示,從行業形勢看,資產端和負債端矛盾突出。當前這一矛盾主要表現是:從靜態看,是高成本負債所帶來的利差損風險隱患;從動態看,是高成本負債倒逼形成高風險激進投資,極有可能引致更大的風險。

  正是基於資金成本的考慮,9月初保監會明確對萬能險結算利率的要求:結算利率與實際投資收益率掛鉤,當萬能帳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連續三個月小於實際結算利率且特別儲備不能彌補其差額時,當月實際結算利率應當不高於最低保證利率與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較大者。

  壽險業務原保費同比增40.32%

  萬能險的「嶄露頭角」離不開保險行業的快速增長。

  9月29日披露的數據同時顯示,2016年前8個月,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2958.94億元,同比增長34.68%。其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721.46億元,同比增長40.3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098.23億元,同比增長93.66%;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04.17億元,同比增長18.19%。

  另外,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以萬能險為主)和獨立帳戶本年新增交費9964.15億元,同比增長91%。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9月24日在第17屆精算年會上提到的一項數據顯示,2016年前8個月人身險業實現規模保費2.67萬億元,同比增長62%,保費收入已超2015年全年。

  其中,新單保費2.05萬億元,同比增長81%,續期保費達到6175億元,同比增長20%。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比較強的健康險和年金險同比分別增長119%、81%,高於總保費增長57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

  2016-2021年壽險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表明,從渠道來看,2016年前8個月銀保業務同比增長79%,市場占有率達到53%,回到歷史高點,顯示今年以來壽險業渠道結構方面的變化。而個人代理業務保持了54%的增長,但市場占有率降到36%。

  從產品結構來看,2016年前8個月傳統險和萬能險占比分別達到32%、31%,貢獻了74%的總保費增長。從新業務結構看,仍以躉交為主,躉交業務占比達83%,為近年峰值。

  人身險業財務和償付能力保持平穩。資產持續保持增長,到2016年8月末,人身險公司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關口,達到11.97萬億元,較年初約增長2萬億元,淨資產達到9614億元,較年初增長424億元。

更多壽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壽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