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2016年年報顯示,6家上市險企均加大了銀保轉型力度,增加銀保期交保費占比,降低躉交保費,銀保保費增速趨緩。2016年,中國人壽 、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平安壽險、 新華保險 、太保壽險的銀保保費增速分別為2.1%、4.5%、0.8%、47%、-23.7%、-57.7%。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平安壽險的銀保保費出現47%的增長,但由於平安壽險的銀保保費基數較低,增長規模僅為36.24億元,且以價值較高的期交業務為主。
從轉型始於2013年的 中國人壽來看,2016年國壽發展期交業務,繼續壓縮躉交業務,不斷提高價值貢獻,銀保渠道保費從2015年的1060.28億元微增至2016年的1082.56億元。
國壽銀保首年期交保費為178.35億元,同比增長30.0%,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52.17%,躉交業務保費為680.47億元,同比下降7.4%。在加強銀保期交的同時,中國人壽也加深了與廣發銀行的業務協作,2016年廣發銀行代理中國人壽的銀保期交業務保費增速超過360%。
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優化交費結構,銀保渠道已從躉交業務轉向期交業務,但是其中三年期期交業務占比較高,十年期以上期交業務還有提升空間。2016年,公司銀保躉交業務保費680.47億元,同比下降7.4%;2017年,這一數字將壓縮至600億元以下。」
「公司推動長期期交業務和保障型業務發展。銀保渠道不斷拓展網銀、自助終端、手機銀行等銀行電子銷售渠道,各主要銀郵代理渠道期交業務均實現較快增長。2016年銀保渠道銷售人員達23.4萬人。」中國人壽年報表示。
壓縮銀保保費較早的中國平安年報顯示,平安壽險銀保規模保費由2015年的76.95億元增至113.19億元,期交保費由16.13億元增至30.14億元,銀保期交保費增速明顯高於規模保費增速。其年報表示,銀行保險業務不斷深化內外渠道合作,聚焦高價值期交業務的發展,期交新業務規模保費30.41億元,同比增長88.5%,取得突破性成長。銀保客戶經理數量從3200人下滑至3094人。
中國太保提到,轉換內生動力,去低價值銀保業務,得高質量個險發展。公司遵循可持續價值增長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業務質量高、可持續增長能力強的個險業務。其業務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銀保業務占比從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業務規模從482億元下降至73億元(2015年法人渠道保費為172.5億元),下決心去除低價值業務超過400億元。
銀保轉型最為明顯的要數新華保險 ,2016-2021年中國壽險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顯示,去年新華銀保渠道加快轉型發展步伐,主動收縮躉交業務,以年金險、健康險產品「雙線發展」為基礎,加大期交業務發展力度。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377.27億元,同比下降23.7%,其中,首年保費256.75億元,同比下降26.5%;首年期交保費57.10億元,同比增長46.3%;躉交保費199.65億元,同比下降35.6%。
此前頗為依賴銀保的人保壽險也加快轉型,人保壽險銀保保費從2015年的565.68億元增至2016年的591.66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長險首年保費達556.22億元,同比增長4.7%,長險首年躉交保費下滑4.7%,長險首年期交保費增長383.7%,銀保短期險下滑21.9%。
「銀保渠道聚焦價值轉型,在穩定業務規模的同時,期交首年規模保費大幅增長。團險渠道聚焦法人客戶與價值業務,業務拓展能力不斷提升。銀保渠道搶抓業務發展機遇,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積極做好業務結構轉型,業務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人保在年報中提到。
2016年,太平人壽銀保保費由2015年432.95億港元輕微上升0.8%至436.32億港元。其中銀保首年期交保費由去年32.71億港元上升42.07億港元,增長28.6%,而銀保躉交保費同比下降4.9%。銀保渠道第13個月保費繼續率及第25個月保費複合繼續率分別為94.0%、89.1%。銀行保險銷售網點數目由2015年的21255個增加到2016年的29673個,增加8418個。
「境內業務穩中向好,壽險核心業務和效益型業務全面超額完成任務,中長期保障型業務占比繼續提升,銀保13個月繼續率連續保持行業第一。銀保期交新單保費同比增長37%,其中十年交及以上業務占比接近70%。」太平提到。
更多壽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壽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