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了2017年1月的汽車銷量數據。今年1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07.5萬輛,同比下滑9.3%,環比下滑23.5%,這是近五年來狹義乘用車1月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在16年4季度GDP回暖到6.8%,且今年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保持較高景氣度的背景下,2017年乘用車市場開局仍出現負增長,這是由於春節偏早因素疊加購置稅減半政策退坡帶來的影響。
市場總體下滑 僅SUV市場上升
除了銷量下滑9.3%外,我國狹義乘用車1月的產量也同比下滑3.8%,批發銷量同比下滑0.8%。三大數據均出現下滑,這與此前中國人喜歡追求「開門紅」的情況形成巨大反差。
分市場來看,1月轎車銷量近99萬輛,同比下滑17.8%;MPV市場下滑幅度最大,下跌21.9%至20萬輛;僅SUV市場出現同比正增長,增幅為6.9%。今年1月,SUV銷量達88.5萬輛,與轎車的銷量差距進一步拉近,但同比漲幅遠不及上年40%以上的水平,環比仍然下跌19%。
崔東樹分析認為,由於今年春節提早到1月28日,導致1月損失5個旺銷日的銷量,約損失1月總量的15%。由於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前在12月出現搶購透支因素,1月車市零售開局偏弱也是在預期中。
前十車企:八家逆勢上漲 自主表現強勢
與市場大勢不同,在銷量前10名的車企當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和長安福特,其他8家車企均迎來銷量正增長。崔東樹分析稱,1月部分廠商,12月底部分企業為保留訂單而採取自補購置稅差額等辦法穩定了訂單,助推了1月的部分廠家高增長。
合資品牌中,前三名仍然被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一汽-大眾三家牢牢把控,且三家銷量均迎來逆勢上漲。就整個合資市場來看,崔東樹表示,1月德系和日系車企銷量份額繼續提升,美系、韓系、歐系則存在一定程度下滑。
自主品牌總體表現強勢,長安汽車銷量達到破記錄的12.2萬輛,拉開了與身後東風日產和北京現代的差距,吉利汽車更是一舉超越長城汽車和長安福特,躍升至第八位,長城汽車雖然排在第九位,但領先第十名長安福特達1.6萬輛。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自主品牌批發偏弱,而零售份額仍同比增長。同時,自主分化現象進一步明顯,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等表現較強。
或現開學購車潮 2月車市有望回暖
由於2月19個工作日比去年多1天有利於產銷同比增長,且今年春節偏早利於車企節後形成完整產銷安排,乘聯會預計,2月我國車市很可能會出現回暖。
除了春節假期減少外,2月還有其他因素有利於車市恢復。1月初,因產銷時間有限未能有效補庫,很多品牌經銷商庫存處於相對低位,這將導致2月車市存在更大補庫潛力。此外,今年春節較早,各學校節後20多天才開學,歷年春節後都有開學前購車潮,大城市交通擁堵基本是以學校開學放假為分界,預期今年的開學購車潮也將為2月提供一定增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月車市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首先,春節較早,2月也同比減少了5天節前購車時間。此外,部分車企春節前實施補貼購置稅退坡差額政策,隨著鋼材等PPI價格暴漲,廠家也面臨巨大成本壓力,節後廠補退出,價格促銷將減弱,會給新車銷售帶來一定消極影響。
總體而言,小排量汽車購置稅補貼退坡引得12月銷量提前釋放和春節提前是引起1月車市低迷的主要原因。乘聯會認為,隨著相關負面因素減弱,2月銷量重回正增長軌道仍是可以預期的。
更多乘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乘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