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0%,脂肪含量9%,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胺基酸,富含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維生素A的含量比其他畜禽肉都高,鋅、硒、錳等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膽固醇含量低,肉質鮮美細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2016年第四季度許多農產品指數價格持續下跌,到2017年第一季度趨於穩定。3月份小麥價格穩增,羊毛價格持續領跑,肉牛價格如預期中繼續走低。
因肉牛的養殖周期較長,近兩年牛肉的供給難以大幅增加。隨著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緊張局面難以在短期內改善,未來牛肉價格將保持上升趨勢。目前,我國肉牛產業集中度和規模化程度均較低,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歷史數據顯示,2004年以來,牛肉價格一直保持攀升趨勢,基本上很少出現大幅回調。其中,加速上漲期主要有三段,第一段是2007年至2008年初,牛肉價格暴漲50%多;第二階段是從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牛肉價格大漲30%;第三段是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半年內牛肉價格加速上漲30%。自去年2月高點後至今,已經盤整了一年半的時間,目前隨著進入消費旺季,牛肉價格或重現攀升態勢。
根據《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綜合考慮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肉類消費變化、牛羊肉價格等因素,預計2015年全國人均牛肉、羊肉消費量為5.19公斤和3.23公斤,分別比2010年增加0.32公斤和0.22公斤,年均增長1.28%和1.42%。按照2015年全國13.9億人口測算,牛肉消費需求總量由2010年的653萬噸增為721萬噸,增加68萬噸;羊肉消費需求總量由2010年的403萬噸增為450萬噸,增加47萬噸。2020年全國人均牛肉、羊肉消費量為5.49公斤和3.46公斤,分別比2015年增加0.3公斤和0.23公斤,年均增長1.13%和1.39%。
《2016-2021年中國牛肉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長期的供需失衡是牛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我國肉牛產業一直發展較為緩慢,肉牛存欄量十五年內基本上穩中下降,產量逐年下滑,近兩年才逐步開始小幅增加。與此同時,全國牛肉消費量越來越大,導致了牛肉供不應求。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牛肉產量分別同比增幅僅為1.75%和2.18%。對此形成鮮明對照的牛肉消費,分別增幅達到6.47%和5.1%。為滿足國內日益增加的牛肉消費,2012年至2014年進口增幅分別達253.57%、316.16%和33.5%。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牛肉價格高漲帶來的高額收益影響下,國內開始大規模肉牛養殖。但是,肉牛的生長周期較長,近兩年牛肉的供需緊張局面難以改善。正常情況下,一個母牛犢從出生到具備生育能力,至少需要18個月,受孕期還有十個月。產出的牛犢還要飼養兩年才能成長為可以宰殺的育肥牛,加在一起就是四年時間。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恢復周期至少需要五六年時間。業內人士預計,近兩年我國牛肉供需失衡局面難以改善。
同時,通過增加進口來提高供給,補足供需缺口不僅短期內難以實現,而且進口牛肉價格也較高。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進口牛肉41.2萬噸,預測2014進口55萬噸。據業內人士預測,我國每年牛肉缺口高達240萬噸左右,而且還在快速增加。
按照2020年全國14.5億人口測算,牛肉消費需求總量由2015年的721萬噸增為796萬噸,增加75萬噸;羊肉消費需求總量由2015年的450萬噸增為502萬噸,增加52萬噸。 近三年來供求缺口卻持續擴大,2013年需求量達到732.5萬噸,缺口已達100萬噸,假設人均牛肉消費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則未來每年牛肉需求將為1295萬噸(13.5億人口*9.59kg/人),缺口將達到648萬噸(1295-647萬噸),每年市場總容量為6475億元,其中增量為3235億元(牛肉價格按50元/kg計算)
更多牛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牛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