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科創板打新收益,同時保證股指期貨流動性,量化對沖基金多已閉門謝客,處於限購狀態。隨著市場越來越規範透明,信息披露及時,數據的採集已經非常標準化,量化投資將會迎來快速發展的機會。
國慶假期後,工銀絕對收益、大成絕對收益兩隻基金髮布公告稱,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穩運作,單日限購1萬元和50萬元。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目前公募17隻量化對沖基金(A、C份額合併計算)中,有14隻實施了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占比高達82.35%。
除了科創板打新基金,不少低風險混合基金也開始限購。量化對沖基金限購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量化對沖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規模過大會攤薄收益,最好將規模控制在合理範圍;另一方面,基於股指期貨流動性考量,目前量化對沖基金規模在10億之內較為合適,限購也是控制規模的一種方式。
從業績表現上看,量化對沖基金較為穩健。截至10月11日,17隻產品年內全部獲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為6.2%。其中,廣發對沖套利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13.67%,富國絕對收益多策略的回報也超過10%。
談及量化對沖基金穩健收益的來源,海富通阿爾法對沖基金經理朱斌全表示,精選行業和個股構建優質股票組合,通過股指期貨對沖將超額收益轉化為絕對收益,是長期獲取阿爾法收益的主要策略。
前三季度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是多因子阿爾法選股模型,科創板打新及多因子選股兩方面收益的貢獻差不多各占一半。未來隨著參與科創板打新的機構增加,這部分收益或存在被攤薄的趨勢。對於量化對沖基金來說,最核心的收益來源依舊是多因子選股。
針對該類型產品放鬆限購的條件,陳甄璞稱,當科創板打新收益下降,或量化對沖基金規模未超過10億處在合理規模運作區間,以及股指期貨流動性日益改善時,絕對收益基金不需要再實施限購。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科創板打新對量化對沖基金業績貢獻較大,但這也僅僅是階段性影響,投資者在選擇量化對沖基金時,更應該關注長期的業績表現。
更多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高盛數據顯示,對沖基金本周拋售的全球科技股數量為5年來第二多,僅次於2024年8月初的拋售規模。此輪拋售中,美國科技股占淨拋售的75%。分析指出,即使是2022年熊市的初期,拋售這些股票的速度也沒有如此之快。納斯達克100指數在過去6周內下跌了13%。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